2017.11.19 人生不NG

#复盘第10天#

辩论赛

18号下午观摩了“瑞达杯”首都八校辩论赛决赛,辩论的主题是:明星高酬劳应不应该被限制。主张限制的正方—中国人民大学主要依托广电试行的新政策,认为限制40%的演员片酬比例后,可以一方面在固定投资的情况下,使得后期制作的费用不会被挤压,另一方面在投资可变的情况下,制作方为请高价明星赚票房则必须提高对后期制作的投资绝对值。反方则主要采取防守姿态,赞同了对方的演员中心制向编导中心制转换的观点,但利用①自由市场选择理论②前期保底后期分红,让出演和绩效挂钩③看重特技和看重演员本身的作品是平等的(高片酬给演员和给特效是一个道理) 进行反驳。在最后评委的点评梳理中,他们站在不同角度——双方的立论是否完善、有没有被驳倒,自己的理论是否产生了偏移等进行分析,其中一个评委提到了反方不应该接受“中心制”的观点,因为他们的观点就是强调“灵活性”,给了我很深的启迪——立场鲜明才能思路清晰的反驳,就像目标明确才能尽最大可能排除身边的诱惑。

首都八校辩论赛赛制

针对主题的思考

今晨听到莎士比亚的作品赏析,提到了在那个年代没有现在的声光电特效,必须要凭借演员的出色表演和场地的环境布置来打造完美的话剧演出效果。其实现在的人应该反思的是,是投入的钱不够还是工匠精神的不足?钱想越拿越多,工作有没有做好呢?价值与收入是否匹配?如果说后期投钱不足造成了这样的状况,诸如在粉丝经济下抠图来做电视剧等,那么在拍摄的时候高价的片酬让演员好好演出了吗?这样看来即使投入再多的钱给后期是不是也并不与效果相挂钩呢?

现在的部分演员按照章子怡的话来说就是演戏缺少信念和灵魂,不相信自己演的角色,不为他设置合理性,草率演出,笑场频出,一个片段NG次数极多,是精益求精吗?那些原来的话剧演员,说着长段的台词,在现场与观众直接互动式的表演却也能几个小时不NG,京剧演员亦是如此。

也许不是行业和投资钱数的问题,而是作为一个职业人的信仰问题。也许并非有意为之,他们需要在更多观众审视的眼光下才能越走越好吧。

距新年43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60年代的演员——亲,我们深入基层,多学习多实践,为劳动人民演出 70年代的演员——虽然种花家现在不要我们演戏了,...
    隔壁家的呆呆阅读 3,265评论 1 2
  • 自大二上学期开始,班里气氛低沉很多,许多同学都嗜睡,整个人还吸过鸦片一样,下课铃刚响,95%同学便趴在桌上。师忧心...
    Elevo阅读 2,372评论 0 0
  • 我才不要理你 孩子一本正经的生气 有你已经够美好了 即刻相会在梦里 丙申年肆月拾陆日 准确的说 零点十分 已经拾柒...
    王尔德wonder阅读 955评论 0 0
  • 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妈妈说,等你上大学了,我们就没有心思了; 等我瘦了,就去买好看的衣服。 整日忙于工作,很晚回家...
    暖晴a阅读 2,372评论 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