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闻大论,则志不宏;不听至言,则心不固。毛泽东同志说:“事情有大道理,有小道理,一切小道理都归大道理管着。国人应从大道理上好生想一想,才好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安顿在恰当的位置。”
大道理通常是与全局、根本、长远紧密相连的,把大道理弄清了、想通了,在大是大非的判断上就有了依据,在何去何从的抉择上就有了遵循,在干事创业的方法上就有了准头。
其中,“启发式”“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等方法就要求寓理于事、析事明理。古人枚乘的散文《七发》中,叙述一位吴客给楚太子治病,不用药石针刺,而是以“要言妙道”相告,效果很好。
日常教学中的创新理论成果就是“要言妙道”,需要反复讲、重复学,不断学深悟透。然而,实际工作中,有的教育者不愿讲大道理,有的受教育者则是张口就说“别跟我讲大道理”,认为“大道理都知道”。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有的教育者不会讲大道理,不问时间、不分地点、不讲条件,一味输出空泛的概念理念,把大道理讲空了、讲浅了、讲虚了,讲得高高在上、脱离实际,自然不能入脑入心、撬动心灵,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个好故事胜过一打生硬的道理。我们常说,文以载道,好故事中蕴含着启人心智的“道”。借事说理,能够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知“道”、明“道”、悟“道”。习主席就曾用“半条棉被”的故事,告诫全党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感慨于“滴水穿石”的自然景观,老师们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让有意义的内容有意思,让有深度的理论有温度,方能事半功倍,把党的创新理论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浇灌于受教育者心中。
“深刻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事物符合人的心理需要时,人会产生肯定的内心感受,持接纳态度;反之,就易产生否定的内心感受,持排斥态度。
青年教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思想特点和行为个性,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学会俯下身来,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聚焦青年教师普遍关心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针对性选取故事来阐释道理,主动回应学生现实需求,做到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不断提升官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