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科学家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是多么单纯与天真啊!我认为研究与开发的有效方式就是要像一个没有专业背景的外行人一样去发挥自己的思考方式,想出点子、创意,然后像专家一样缜密地将其实现。但作为一个专家,要想他跳出自己的知识领域和以往成功的经验往往是非常困难的。
身为专家要有舍弃固有思想、大胆创新的魄力与勇气。对于外行人来说,因为没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所以不会束缚于固有的观念,可以大胆想像。他们一切构想的根源都是“我想要这样”,而并不是“能不能实现呢”。他们都抱着一种“能实现”的积极的态度。
而称为专家的人早就形成了一种“像这种场合,应该这么做”的固定思考模式。就算没形成,也很容易被困在通常的做法中,很难产生飞跃式的想法。因此,某些已经存在的、成功了的方法、经验和知识是导致想像力匮乏、缺少创意的主要因素。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思考的时候要像外行人一样无所顾忌地思考,而实践的时候要像专家一样缜密地实践。在推动研究前进的时候,自己要同时肩负起“想”和“做”的两种职能,不分开进行是行不通的。
我问道:“明斯基教授,您总是能在各种领域中想出很多引人入胜且能够引导新方向的构思。请问您的诀窍是什么呢?”他回答说:“这个很简单,只要反对大家所说的就可以了。大家都认同的好想法基本上都不太令人满意。”
问题简单化的程度不够就会因为太难而不容易形成理论。一般来说,越简单化、抽象化就会产生越绝妙、越鲜明的理论。但是,这个简单化应该恰好与目的是相一致的、适当程度的简单。理论越是适用于简单、抽象的问题,越具有价值。但是如果一味地向简单的方向前进,就会遇到“理所当然”的悬崖。从省略开始,也正是要决定省略到什么程度才能得到成果。提供资金研究的赞助商在意的是“无论怎么说,成果是最重要的。”可以说,研究就是与自然之间智慧的较量,无论怎么样说,只有胜出的一方才是好样的。所以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胜利的关键就是决定省略到什么程度,从而能够很好地进行下去,是攻还是守,首先应采取什么行动是最重要的。
说起研究的关键,是要使研究成果对社会有意义。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发展出这样的产品,可以对社会起到这样的作用”,把这一点表现出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解决问题时,能准确地限定问题关键点,将会非常有效,那种感觉就像是读到设定与构思自然发展的优秀推理小说时一样的爽快。善于研究的人总是可以做到这一点。
构想力的确是研究开发的关键。就好像堆城堡时,沙子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怎样捧起来,不但是一种艺术,也是科学家的审美观。这不是用语言可以描述的,主要在一位优秀的老师身边观察的过程中学到。
我们在做事的时候,经常是还没完成就想“这个也做不到,那个也有问题”。而想的这些就成了前进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其实做事只要坚持到最后,就算不成功也会学到很多。如果我们发现一个方法行不通,就要弄清楚为什么行不通。如果都弄清楚了,虽然还是解决不了问题,但也能多多少少了解到问题的本质。一直这么做下来的话,迟早会发现“啊!原来如此!原来这个地方是问题的关键啊!”于是我们就能找到正面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弄清楚问题的疑难点在哪里。任何问题都是有难度的,但是我们开始研究的时候并不知道它难在哪里,疑难点在什么地方,所以对“难”的认识是肤浅的。只有先尝试去做,才会明白:“原来如此,这个是真难啊!”“这个地方是关键啊!这个地方解决不了,整个问题就很难解决了。”当研究进行到这种程度,就清楚问题的疑难点在哪里了,就为进一步解决问题做好了铺垫。所以说,弄清楚问题的疑难点是解决问题、进行研究的前提。
无论什么构想,最初大都只是个偶然的想法。锤炼构想的方法就是跟他人交流,在交谈中验证是不是一个有价值的想法,获取相关知识,修正不完备的地方。升华构想的关键是“交流”,因为他人有很多自己角度的认识、想法,借鉴过来才能完善自己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