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学习力」《终身成长》No.2,Lily

「RIA学习力」便签输出第5期──《终身成长》第2天

拆页二

来自《第一章 思维模式》

P13 塑造你的思维模式

你属于哪种思维模式?回答以下关于智力的问题,阅读每条并判断同意与否。

1.你的智力属于你比较基本的特质,很难做出很大改变。

2.你可以学习新事物,但你的智力水平是无法改变的。

3.无论你的智力水平怎么样,你总是可以大幅改变它。

4.你什么时候都可以对你的智力水平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问题1和2属于固定型思维模式,3和4则反映出成长型思维模式。你更同意哪种思维模式呢?你可以是两种思维模式的混合,但是大部分人都倾向于其中一种。

对其他能力的看法也是一样。你可以把“智力”换成“艺术天赋”“体能”和“商业技巧”来试一试。

这不仅关乎你的能力,你的个人特质也是一样。请看以下这些关于个性和特点的陈述,判断你是基本同意还是基本不同意。

1.你是某一种类型的人,基本没有什么可以改变这一点。

2.无论你是哪一种人,你总是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既定类型。

3.你可以换一种方式做事,但决定你身份的最重要的特质并不会真正改变

4.你总是可以改变决定你身份的基本特质。

这里面,1和3是固定型思维模式,2和4反映出成长型思维模式。你更同意哪一项?

这和你之前关于智力方面的答案有区别吗?有。涉及你智力时,你的“智力思维模式”开始起作用;涉及你的个人能力时你的“个性思维模式”就开始运作了----个人能力指你的独立。

个性如何,合作能力如何,社交能力如何,或者是否有爱心。固定型思维模式让你更关心别人如何看待你;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让你更关心你能否提高自己。

「A1,激活经验」 你更倾向于哪一种思维模式

请回答上述两组题目,看看你更倾向于哪一种思维模式。并说说和你在此之前对自己的判断有什么不同。

「A2,规划运用」 刻意记录你的思维模式转变的瞬间

1)现在,请把你自己放在固定思维模式中,开年上班第一天得知自己今年没有获得加薪,此时你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受到了挑战。你会怎样想?你会怎么做呢?

2)再来,把你自己放在成长型思维模式中,同样开年上班第一天你得知自己没有获得加薪,此时你会怎样想?你会怎么做呢?

3)两者对比思考后,哪一种思维模式对你更容易呢?两种思维模式常常会出现相互的转化,当从固定型思维模式到成长型思维模式时,我们将不再有类似“你的能力板上钉钉、一成不变”等想法,而这一瞬间如何变化的,对我们非常重要,请做一个计划,刻意记录那些从固定思维模式转化为成长思维模式的瞬间,这些恍然大悟的瞬间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认识到固定思维模式,有意识的让成长型思维模式更容易显现。

交作业:

「A1,激活经验」 测一下自己倾向于哪一种思维模式:

1.你的智力属于你比较基本的特质,很难做出很大改变。是。

2.你可以学习新事物,但你的智力水平是无法改变的。是。

3.无论你的智力水平怎么样,你总是可以大幅改变它。不是。

4.你什么时候都可以对你的智力水平做出根本性的改变。不是。

1.你是某一种类型的人,基本没有什么可以改变这一点。不是。

2.无论你是哪一种人,你总是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既定类型。不是。

3.你可以换一种方式做事,但决定你身份的最重要的特质并不会真正改变。是。

4.你总是可以改变决定你身份的基本特质。不是。

通过回答上述两组题目,感觉自己更倾向于固定思维模式。与此之前对自己的判断有很多不同,主观上我愿意去相信变化并为之努力,骨子里还是觉得有些东西可以改变,有些东西无法改变。

「A2,规划运用」 刻意记录一些思维模式转变的瞬间

1)现在,请把自己放在固定思维模式中,开年上班第一天得知自己今年没有获得加薪,此时你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受到了挑战。你会怎样想?你会怎么做呢?

无论怎么努力,老板只会给这么多的薪水。按部就班的工作吧,不要瞎折腾了。省点精力做感兴趣的事。

2)再来,把你自己放在成长型思维模式中,同样开年上班第一天你得知自己没有获得加薪,此时你会怎样想?你会怎么做呢?

是不是我在过去的一年做的不够好,老板才没有给加薪水?新的一年我要有那些变化?公司业务发展在自己的岗位上可以做哪些推动工作?工作方式上可以哪些优化?AI模式下哪些流程可以更简化提高效率……

3)两者对比思考后,前者是本能的反应;而在短暂的消极停滞后开始用后一种方式思考。前者更容易,还是愿意做后面的思考。当从固定型思维模式到成长型思维模式时,这一瞬间变化象一个石块打破水的平静;又象枯枝上长出了新芽,让人看到了希望。

刻意记录从固定思维模式转化为成长思维模式的瞬间,这些恍然大悟的瞬间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认识到固定思维模式,有意识的让成长型思维模式更容易显现。我到目前的工作岗位之前,我的前任因为工作职责要求很严谨,工作内容保密性要求高,日常工作以外与同事的交流很少,仅有的交流也是有事说事、按制度规则执行,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天长日久,给大家的印象是做我们这一行的人都很刻板、不懂变通。随着公司的发展,这个同事的这种的状态常常被业务部门同事以影响业务进展投诉到老板那里。我是很理解前任的工作认真负责及专业度的,刚刚过来时就象救火员,经常是有什么事情两边打圆场。随着对公司业务更多了解,将本岗位的规则前置到业务开始前公布、遵循服务业务又不违背国家相关政策、还要确保公司利益前提去制定公司制度,业务流程更规范了,本部门与其他各部的配合更融洽了。慢慢也改变了其他同事对本部门的刻板印象,有时工作午餐一起或是业余团队活动,让大家看到原来我部员工也能谈笑风声、大家是一样生动的年轻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