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器官培养“避坑”指南:6大关键点助你养出高质量微型器官!

还在为类器官状态不稳、实验结果反复而烦恼?掌握这些核心注意事项,轻松告别培养失败!

一、无菌操作:严防死守第一关

· 超净台规范: 使用前30分钟开启紫外+风机,操作区酒精彻底擦拭。移液器、枪头、试剂瓶表面消毒一步不能省!

·“手”护安全: 手套全程佩戴,频繁喷洒75%酒精,避免跨越开放容器上方。

· 试剂分装: 培养基、生长因子等开瓶即分装小份,-20℃/-80℃避光保存,避免反复冻融导致活性下降。

类器官污染图

污染是类器官的头号杀手,一次疏忽可能毁掉数周心血!


二、基质胶(Matrigel)操作:冰上速度战

· 全程低温: 提前将Matrigel置于冰盒预冷,枪头、培养板全程冰上操作。

· 快速混匀: 细胞与Matrigel混合需轻柔且迅速,避免胶体过早凝固成团。

· 精准点胶: 混合液滴入预温培养板中央,轻晃铺匀后立即37℃静置15-30分钟成胶。

操作拖延将导致胶体凝结不均,影响类器官三维生长结构!


三、培养基管理:成分新鲜为王道

· 现配现用: 含生长因子、B27等添加物的完全培养基,建议每次更换时新鲜配制。

· 更换频率: 初期每2-3天换液,后期根据代谢速度调整(观察pH值变黄快慢)。

· 轻柔操作: 吸弃旧液时避免触碰胶滴,沿壁缓慢加入预热新培养基。

陈旧培养基积累代谢废物,将直接抑制类器官增殖活力!

四、培养环境:稳定就是生命线

· 恒温恒湿: 37℃培养箱,湿度≥95%严防培养液蒸发(建议使用无菌水盘)。

· 气体平衡: 常规5% CO₂环境,特殊类器官(如肠道)需额外10% O₂调控。

· 拒绝震动: 培养箱远离开关门频繁区域,搬动时轻拿轻放。

温度波动或CO₂浓度不稳,将直接扰乱细胞代谢与基因表达!


五、日常监测:早发现早干预

· 形态观察: 每日镜下查看,健康类器官边缘清晰、结构紧实(如图)。出现空泡、碎片化立即排查。

健康类器官

· 污染筛查: 定期镜下观察有无真菌菌丝、细菌游动,培养基浑浊需即刻隔离处理。

· 记录追踪: 详细记录传代时间、形态变化、试剂批次,便于问题溯源。

类器官状态变化是培养系统的“晴雨表”,密切监测才能及时止损!


六、传代与冻存:把握关键时机

· 传代节点: 类器官生长至基质胶边缘(约80%融合度)时进行,过度生长将导致中心坏死。

· 消化控制: 使用专用的类器官消化液(GUTP-R004),严格计时,过度消化将破坏细胞极性。

· 冻存保护: 使用高浓度DMSO冻存液,程序降温后转入液氮,避免反复冻融。

传代过早产量低,过晚活性差;冻存不规范将导致复苏率暴跌!


核心要义:无菌是底线,环境是基础,细节定成败!

每一次规范操作,都在为你的“微型器官”注入生命力。收藏这份避坑指南,培养效率翻倍不是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