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晓艾
在简书上写文章,刚开始就是觉得这个应用很不错,又有朋友推荐,就用了。而且好玩的是,不仅别人可以评论,还可以点赞,此外,还可以收到打赏。
从小作文不好的我,从来没有想过,能够在文字上获得半毛钱,但是在简书上居然有人给我打赏,而且从开始写作到现在,竟然获得了200元。虽然金额不大,但是真的比拿到奖金还开心。因为,在以前,这是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事情。
在简书上可以写什么呢?
很多人,随便出个题目就可以写的,但这不是我。
刚开始,我只能写一些书评。特别是参加了一些读书训练的课程,一边提升阅读速度,一边通过写作消化吸收,完成输出。
对于我来说,有本书作为素材,才不会恐惧没有内容可写。
于是一连写了17本书的书评,感觉自己结构还是蛮清晰的,也能融入自己的思想体会,刚开始还觉得很不错。
但是时间长了就发现,写书评,虽然是写自己的感受,但是还是要寄居在别人的身体里,感觉很不舒服。
但是,除了书评,突然之间发现自己好像其他的都写不了了。
有人说,怎么会没写的呢,今天看到的一则新闻,路边遇到的一个故事,工作上遇到的难题,生活中的趣闻,都是可以下笔的素材啊!
这对于那些提笔成文的人来说,真的易如反掌,但是对于我来说,却犹如攀登珠穆朗玛峰般困难。
于是,我参加了一个写作训练营。训练营每天会发布不同的题目,这些题目大部分都是围绕自己的事情的,等于就是写自己的真人真事。
写自己的事情,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把自己剖开来给别人看,真的有些做不到。
在训练营中,发现很多小伙伴真的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敢于剖析自己。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也渐渐开始写自己的事情了。
写文章就是要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写自己的事情,是最容易写出真情实感的。但是一方面担心过多的暴露自己,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的事情平淡无奇,别人读来会感觉索然无味。 所以,对于写自己我一直是有些纠结。
直到有一天,我和儿子一起看一本如何写作文的书,书中讲了一个很小的故事:
作者每天会乘坐一辆公交车上下学,和他一起乘坐公交车的还有一些佣人(这个词听起来有些久远),有的独自在某一站下车,有的三五成群一起下车。当有3个年轻的女佣下车的时候,一起向一幢楼走去,一条狗看到了她们,兴奋的朝他们奔来,跑过了前面的2个女佣,来到了第3个女佣面前,愉快的摇着尾巴。
有一天,这个女佣没有在公交车上,小狗前跑后窜都找不到人,很是失望。整车的人也都有些失神。
第二天,女佣正常来上班了,小狗看见后,开心的扑到女佣的身上,抱在一起。车上的人也都开心的笑了。
这样的一个小故事,也可以让人感受到温暖,写身边小事无价值的疑虑也随之打消了。
除了写身边事的疑虑,我还一直认为只有写方法工具才能让人有收获。
于是,写文章总想找能引申出方法工具的主题,这些文章俗称干货类文章。
我很关注育儿,但是发现这一主题一旦写成干货文章就味同嚼蜡,实在无趣。而且,还会显得很教条,不灵活。
写了一些之后,还是改编成故事更能引起共鸣,并且在关键点进行升华和总结,也会给人带来收获。
一次次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一次次的思维限制,变成了突破。
写文章不仅让我巩固、转化,也让我感受到了做一件事情突破瓶颈的快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