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傻了”是很多人挂在嘴边嘲讽读书人的话。且不管一些人说这话时实际上潜藏在内心的自卑感,读书太多似乎的确会让人在思维的某些方面产生负面的变化,以至于被不读书的人抓住把柄说“傻”。我觉得典型的书呆子大概有三种:纸上谈兵型、低情商型、以及两者结合。
纸上谈兵型就是不能灵活运用理论于实际的类型。每一种理论,为了解释世界的某个方面,总要对其他一些方面进行简略,也就是提出这种理论的“基础假设”。但是应付实际情况,选择一种理论去解释,明白这种理论跟面对的实际有哪些出入,这种理论所依赖的基础假设这时是否还完全奏效,这些都是考验智力、阅历的技术活。如果死板地套理论,总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所以纸上谈兵型的书呆子往往本身就不是什么很聪慧的人,不过读书多记性好而已。而那些古代的名相名将,现代的各路儒商,读书多似乎并没有给他们的实际操作带来弊端。
克服这种“读傻了”,就是要“判断什么时候假设是一种澄清,什么时候假设是一种误导”。最基本的,还是要博览群书,了解多样化的理论,以及各种理论的缺陷。同时,“尽信书不如无书”,看书时也得带着怀疑的眼光去审视书的局限。不过,如果本身资质一般,还是少读点算了,开发别的特长吧,否则必然读傻掉。
第二种低情商型,则又是另一种原因引起的。我们学一些东西,比如概率论,比如经济学,比如科学方法,学通之后常常感到自己看待这个世界的眼光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本来是好事,但问题是,我的思维方式变得更理性、科学,看待世界更精确了,可别人的还是那么庸俗。于是在与人交往时,一种本来有的能力没有了,那就是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通过“内省”了解心理。内省也就是通过想象自己身处对方的处境,会怎样想怎样做,来推测对方。因为思维方式不一样了,而且有时也不愿意用“内省”这种不严谨的方法去推测,所以尽管应对“物”的能力增强(智商提高),应对“人”的能力却削弱了(情商降低)。但是不可否认,在实际应对他人时,内省还是了解对方随时变化的心理最常用的方法。如果一个人不是读了太多书,基本上一上来就下意识地内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少了内省这个“技能”,也就很难知彼,在交往、竞争中就好比成了盲人。解决常规问题虽然更强,遇上博弈型的问题就遇到了障碍,无法得出对方的收益矩阵,也就难以制定自己的策略。
至于解决的方式,也就只有走出书斋、学校,重新融入这个尔虞我诈的社会。高级的思维方式可以保持,低等的思维方式只要积极在这个社会大学里混混,重新学会也应该很快。(笔者憎恶相对主义,因此别说什么没有高级低等之分)。另外,像诸葛亮一样,读书“观其大略”,大概可以多读书又不陷入“低情商”的陷阱。三国里说孔明多智,其实不就是用“内省”判断他人行为的能力巨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