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句“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应该很多人都听说过,不过应该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出处吧。这句话正是出自于苏轼大学士之手,原文如下。
原文:《稼说送张琥》/苏轼
曷(盍)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全;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
【不负责任翻译】苏轼对张琥说,你见过富裕人家的庄稼吗?他们的田地壮美而且很多,可以饱腹还能剩下屯着。田地壮美且多呢,就可以实行轮耕,土壤的肥力得以保存;他们可以饱腹并且还有剩余,所以可以按时令耕种,又有时间等着他们完全成熟了再去收割。所以富人的庄稼大多长得好,大多颗粒饱满少有不饱满的,放的很久也不会坏掉。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铚 、耰、艾,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不负责任翻译】现在我要养活十口人,却只有一百亩田。每一寸土地都充分的利用,日夜盼着收割,把地种的像鱼鳞一样密集,地力就枯竭了。不按时令耕种,又不等到成熟就收割。这样怎么能再种出好庄稼来呢?
这段让我想到,我自己,在写作的时候,缺乏阅读量的积累,又要坚持写,还不想写的太水,每次写出一篇,就一个劲的看有没有点喜欢的,评论的啊什么的,然而心里也清楚,其实写的东西根本还不到位,也就是庄稼还未成熟就收割了,这样做往往还会给你造成一些打击,因为那些不到位的东西发出来,并不会有很多的赞同……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之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不负责任翻译】古代的人他们的才能并不比现代的人要高。因为人家平常呢细心养护不轻易的展露,耐心的等待知识纯熟,勉力的样子就像期待着婴儿的成长。孱弱的养护着它直至它变得刚强;缺乏的养护着它,直至它充实起来。三十以后才出来做官,五十封爵。在长时期的屈身后伸展,在准备充足之后再让其发挥作用;就像水流淌于充溢之后,箭发射于满弓之弦一样。这就是古代的人比现代的人才学高的原因。
多么痛的领悟,苏轼自觉比不上在他之前的人,我们又何尝不是远远比不上之前任何一个时代的人,看了这篇文章再去观察现在的一些情况,因为网络的普及更多的人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文章,就又助长了很多人不等思考纯熟就胡乱发表的习惯,当然了,我也是,以后要谨言慎行一点了,自己还不太懂的时候,就先不要去写,或者可以写但不要发表出来,心里还期待着靠这些并不纯熟的东西获得某些名利。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不负责任翻译】我年少的时候就下定决心在学习上,侥幸跟您同科考中,您的成功也不能不说是很早。我现在虽然觉得自己的才学并不够充足,但是众人已经很盲目地推崇我了。您要摆脱现在这种情况啊,只能去努力的学习!广泛的读书而谨慎的运用,深厚的积累慢慢的展现释放出来,我能告诉你的就只有这些了。
这句话让我想起,韩寒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时无英雄,让我这个竖子成名,当时很多人觉得他这话说的狂妄,我倒觉得他说的很实在,他想要表达的意思跟苏轼差不多,他是在感叹时代的没落。
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最后一句,大概就是说,你路过北京的时候,把咱俩唠的这些话,也跟我弟苏辙说一说。最后一句话,更可以感到苏轼的诚恳,和他自己对为学之事的认真态度,想让自己的弟弟也要注意这一点啊,不要犯了不待其熟而敛之的毛病。看看人家古代人啊,这种态度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
最后总结一下,就是不能太急躁,要慢慢的积累,等到知识纯熟之后再拿出来运用,要如婴儿之望之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要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说到底还是一个心态的问题,韬光养晦,是为了一鸣惊人,一起加油吧,为我们这个时代争点光,至少不要输给古人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