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弯腰吃力地提起那个纸箱,里面是她挨家挨户收罗来的家养蛋,一路上她宝贝似地呵护着,说带给外孙吃。
行李多,每个人都提满了。她把箱子抱在胸前,头只得仰着,用脚感知着台阶,一步步上得楼来。
让她先放下,别人一会儿再下来拿,她说不碍事儿、不碍事儿。
待我折返回来,她已气喘吁吁上到五楼来了。
我接过十来斤重的箱子,让母亲缓一口气慢慢再上楼。我心里十分欣慰,这个行动已经证明:她的体质是好的,腿脚也还行。
更叫我放心的是,母亲的食量非常可以。虽然不能油腻,减盐减肉,但鱼虾她都喜欢;口味对的话半斤清蒸鱼不在话下。
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她变得越来越悲观,腰酸腿疼时有发作,弄得她心情低落。常常拿不顺眼的琐事来唠叨发泄情绪。
有一次,面对她的唠叨我摔门而出,扔下一句:你静静不行吗。
我自己静静之余,想起了井上靖的一本描写他年迈母亲的书,那本书读的时候曾有很深的感触,至今已然有些记忆。便急急地翻出来重新读过。
井上靖《我的母亲手记》,细腻地记述了母亲八十寿以后的生活轨迹,读来让人感慨动情。
为祝寿四兄妹携家人组织樱花之旅,又后面的温泉消夏之行。
朴素的语言,抒写着对亲人的爱与看重。
当亲人顺着长成的原路返回到童年、幼儿的时光,重复着记忆极深处的语言动作,而对眼前的人和事物视而不见时,作为子女的可能理解、宽容地接纳?
老人思维意识行为渴望像婴孩一样被呵护与关爱,可当我们以满满地爱凝望孩子时,有想过老人也渴望这样被宠吗?
作者对老人行为的理解与爱的应答,让作儿女的可以看进亲人的内心,细腻地回应着他们的情感诉求。
每与老人相处,点点滴滴,以作者充满温情与爱的角度理解,老人的行为会变得童趣可爱。
好的作品,并没有一句高调的话,把自己待人接物、善良、真美的情怀用平实的语言记下来,读者便在与书的沟通中被净化、渲染,也学着著者的样子,把一份深沉的爱恰当地向亲人表达了。
在一切还来得及的时候,把老人对待自己的一往情深,一点点反哺、回馈到他们行将枯竭的身心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