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理解,人情味,与道德、法律等似乎没有什么直接联系。或者,可以归结到潜规则范畴。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小区里的人情味。
谁家的车门玻璃忘记关实了,谁家的车灯忘记关闭了,谁家的车门忘记锁严了,总会有好心人提供帮助,讲究方式方法的,在业主群里发个音频或发个图文信息,提醒提醒;做事粗放的,干脆扯起嗓门,转圈子吆喝几声了。
在上学高峰时段,不上学的,不送孩子上学的,在上步行楼梯或使用电梯时,总会有人侧身让行,总会有人在地面和楼梯拐角平台停下脚步,帮助下楼的人赶时间。在放学时段也是如此。总的原则是,闲人给忙人让路、让时间、让位置。
开车的人,看到前面有坐轮椅的、有推轮椅的、有拄着拐杖的,或者尽管步履蹒跚但仍在尽力步行的人,主动放慢车速的,不按喇叭的,占绝大多数。还有的行人,看到以上情形,会主动上前,帮助他们给身前身后的车辆打招呼,示意开车的人,给予温情关照。
小区里车位很紧张。早进来的,会主动把前后左右的空间尽量留大一点,以方便后来者。有倒车技求不熟练的,总会有热心人充当临时教练,还没等倒车的人言谢呢,便抽身而去。有车辆亏电的,也总会有人给借电打火,懂行的还会顺便分享相关知识,提供前车之鉴。
每年学期末考试阶段,左邻右舍主动降低或减少噪音的,总是占多数,想剁肉馅的,改成学生在校时间段,而不像以往那样,在任意时间进行。谁家有喜事的,放音乐声响大了一些,一般也都能宽容。谁家有了丧事,再喜欢听音响的,也会控制住欲望,或者用耳机取代音箱。
同样商品,哪个商场性价比最高,哪个超市服务态度最好,或者,什么什么电商平台售后服务最规范,主动分享信息的业主或租房户,总是占多数。
邻里纠纷发生时,劝和的,息事宁人的,总是多于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而当本小区的人,跟外小区人发生磨擦时,不论谁是谁非,本小区业主总会枪口对外的,理由是——我们一个小区的啊!
单元楼梯里,遇见生面孔,总会多看几眼。发现东张西望的,总会有人主动搭讪,盘问一番。有人打听谁谁谁是不是住在哪里哪里,一般都会回答不知道,一改从前主动带路的传统言行。因为社会风气变了,太多太多的人,在不经意之间给侵犯公民隐私权的人提供了帮助,惹上官司还在其次,惹上烦恼甚至危及人身安全,才是最不划算的。
小区里的人情味,哪里都有,只是成分寡淡不同,程度高低各异,表达形式呈现这样那样特色而已。张三没看到,李四没发现,不等于王五没看到,不等于赵六没发现。没看到,没发现,不等于没发生。只要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就能看到,就能发现。
因为着,人情味,基于真,基于善,基于美,基于义,基于爱。所以我们才能在人情味浓郁的氛围中享受着人生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