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穷人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也很难翻身?只因穷人家父母无法提供这3样东西!

嗨喽,大家好,我是小言!

我们总是习惯的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可巴菲特说:“穷人家的孩子,其实是很难翻身的,即使考上大学也没用,大概率依然过着贫穷的生活,因为他们成熟的比较晚。他们不但得不到家人的财富支持,而且根本得不到家人的有效指导。他们的父母,之所以一辈子都在底层挣扎,大概率是因为视野狭窄,思维老旧,难以变通,这样的父母,往往会在孩子人生的关键节点出馊主意。”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穷人家庭的孩子,从出生起就面临着诸多挑战。

穷人的后代之所以穷,就是因为穷人家的父母:一不能给孩子提供物质上的帮助;二在教育上不能传授给孩子有用的认知;三喜欢控制孩子的思想。

                          01/物质上

请别叫我穷人,那样太伤自尊了,请叫我〖价格敏感性消费者〗

小时候,家里每次买肉回来,妈妈总是先给最小的弟弟吃,然后才能轮到我们,而且就只能吃三两快。

初中每次上学,看着别人喝牛奶,自己也想尝尝是什么味道。

初中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补充足够多的蛋白质。每次都偷偷把生活费攒下来去买牛奶喝,为的是能长的再高一点。不想天天被别人喊矮个子。

可能上天注定了这一切,骨骼闭合长不了。

一直到了上大学,每次我想要买好吃的,去玩好玩的。心里总是想,我好像又花了好多钱……一杯奶茶可以买一大把菜了,一次旅游可以买好几顿肉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开始有了这种自我矛盾的想法。慢慢的我不敢再去玩,不敢再多花一分钱……

俗话说,富人孩子拼父母,穷人父母拼孩子。

小时候农村里,好似大家都想多生几个孩子,哪怕家里已经很穷,也要多生几个,总是说,多生几个以后老了享清福。

可现实是,孩子一个个都是穷养长大的,基本的物质生活得不到保障,情感上更是别说了——敏感、内向、自卑、甚至会无限的内耗自我。

                            02/教育上

物质上的匮乏,是穷人家庭孩子面临的第一道难关。

当别人家的孩子享受着丰富的物质资源,拥有各种先进的学习工具、参加各类兴趣班和课外活动时,穷人家的孩子可能连基本的学习用品都难以保障。

在一些偏远山区,孩子们为了上学要走几公里的山路,穿着破旧的衣服,用着残缺的文具。他们没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没有丰富的图书资源,更没有机会接触到先进的科技设备。物质上的不足,让他们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了一大截。

教育上不能传授给孩子有用的认知,更是穷人家庭的一大短板。

别人家的父母往往有着较高的学历和丰富的社会经验,他们可以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建议。他们懂得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如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鲁迅先生说:“教育是要立人。”没有正确的教育认知引导,孩子的成长之路就会变得更加艰难。

                            03/思维方式上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正如纪伯伦所说:“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可是父母总是喜欢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没有完成的梦想强加于子女身上,打着一副[为了你们好]的旗号要求你们去做所不喜欢的人事情。

我认识一个朋友,他对天文学充满热爱,渴望探索浩瀚的宇宙。可他父母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逼迫他去学习一门实用的手艺,以便将来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工作稳定后,他也没有过的很快乐。

这种控制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

一方面,孩子可能会在内心深处产生抵触情绪,对父母的安排感到不满和痛苦,从而影响亲子关系。另一方面,孩子可能会在未来的人生中感到迷茫和失落,因为他们没有去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就像鲁迅先生说过:“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当孩子的梦想被扼杀,希望也就变得黯淡无光。

父母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快的成长和进步。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写在最后

“挤不进去的世界就不要挤了,碍了别人的眼,累了自己的心。”


文 | 莫小小言 首发于2024/10/7,微信公众号

搬运二创,违者必究,转载请联系管理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