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观察】折扣超市“唐吉诃德”的品牌增长

唐吉诃德

“唐吉诃德”是日本著名的零售折扣店,这一类零售业态以“低价、优质”作为核心卖点:

一种,是“扫尾货”,也就是售卖包括大品牌在内的各品牌临期商品;另一种,是绕开中间商(经销商)直接向品牌商直接采购加上一部分的自营商品。

前一种因为是品牌商都快卖不掉的临期商品,进货价自然非常低;后一种,跳过了经销商,也就少了一打开分利润的环节,进货价就大幅降低了:

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的2元农夫山泉矿泉水,他给经销商的出厂价只有6毛,农夫山泉给渠道留了1块4的利润。如果折扣商店直接向农夫山泉采购,拿货价就是6毛左右,虽然还有仓储物流的费用,但他仍然可以卖1块2甚至是9毛。

当然现实中的门店大多是两种情况都有,也就是一部分品牌直采、一部分自营、一部分品牌尾货,只是不同企业他们的比例会有很大的不同。


这个业态在美国有寡头级公司“达乐”和“美元树”,德国有奥乐齐ALDI,日本有大创(DAISO,类似国内的MINISO 名创优品)和唐吉诃德。而国内的“折扣零售”,基本都是从零食开始做起的,发源于湖南(零食工厂聚集),比如像零食有鸣。

因为国内电商发展劲头更猛、物流成本也(相对)极低,做线下的折扣零售,其实相比美国、日本更加难。但是零食的消费基本还是以线下为主,线上的占比不高,这还是消费习惯的问题,所以从零食切入做折扣零售也是当前的一个主流。

但是,当前国内的折扣零售业态,还处在一个“百花齐放”的发展势头当中,并没有稳定,在我们的市场环境中,会孕育出什么样稳定的折扣零售业态,现在还无法完全看清。


这上面,我们可以看一看国外的情况。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名创优品,很大程度是学习日本的大创,甚至名字都有点像:日本大创是“DAI SO”,名创是“MINI SO”,几乎是和大创反着来;都做自营商品,也都是日用化妆品起步。

日本另一家折扣零售商“唐吉诃德”,他和大创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不做自营商品,主要“扫尾货”——也就是做品牌商的临期商品。如果他单纯做低价临期商品,其实很难持续经营,因为临期商品很难稳定供应,消费者也就图个低价,当你供应不上,他也很快就忘记你了。


唐吉诃德做了这么几件事,使得消费者更加认“唐吉诃德”本身,而不是他的低价商品。

第一,寄生母体,深夜营业。

他不和普通的商超百货硬碰硬,他经营到很晚甚至24小时营业。

日本有很多深夜下班的人,会去在居酒屋待,或者去便利店买,而唐吉坷德让他们深夜也可以逛超市,因为大多数商超都在九点多就关门了。

这就是市场环境给他带来的机会,日本消费者有这样一个习惯性的母体行为——深夜逛吃,顺应这个母体行为,成为它的”道具“就有生意可做了。在国内,就比如像长沙这样的夜生活城市,就大有可为,而没有这个背景也就很难起来。


第二,打造探宝体验:空间动线、爆品选品、密集陈列。

他不和电商硬碰硬,他把自己的门店空间打造成一个“探宝”的环境,有极佳的探宝体验——每次去,消费者都可能发现意想不到的“低价惊喜好物”。这就把尾货供应不稳定变成了一个优势。对于消费者来讲,“逛唐吉诃德”本身就是它提供的产品。

创始人安田隆夫在2003年的一篇采访中提到过:

“软折扣的弱点在于供给不稳定,消费者来的时候不一定能找到自己想买的东西。但是我们通过锁定住了夜间经济消费者,他们的需求不是有目的性的复购,而是通过探宝式体验寻找刺激和新鲜感。我们营造这样的空间,反而每次来都能看到不同的新鲜感。逐渐地,就有消费者认为我们是一个可以发现新东西的渠道,这次有的商品,下次来不一定有。”

“先来先得,梦幻世界,来唐吉诃德容易上瘾,冲动地买了后但又感觉赚到了。感觉就在探宝一样,今晚能发现什么呢?”——唐吉诃德主题曲

堂吉诃德的空间表面看杂乱无章,像是进入了一个热带雨林一样,每一寸空间都是商品,但实际上它是有明确的动线设计的,让消费者一进入就会逛很久。

以某一家店铺为例,有两层:

一层面积约1500平米,主要销售食品生鲜、日用品杂货、季节性推销品等中高频消费的品类;二层主要销售化妆品、体育用品、服装、箱包等非食品类的产品。

从动线顺序来看:

进入商场一层后,消费者依次看到:

超低价格锚定品(家清品类为主)→季节属性高毛利产品(例如夏天的泳衣、水枪、游泳圈等)→中频生活消耗品(如餐具)→个护化妆→家庭用品→食品生鲜→酒水→米纸等大包装必购品


商店二层入口处的两边货架陈列品类具有强引导性,自动划分了人群,让消费者在每条动线上以都更高的几率看到可能会感兴趣的产品。

如男性用户和单身人群会倾向于向左面走,这条动线上依次陈列着:体育健康、DIY文具、旅行箱包、小家电、汽车用品、手表奢侈品、服装、收银台。女性消费者和家庭消费者会更倾向于向右转,依次陈列着:个人洗护和化妆品、美容小家电、儿童玩具、服装和鞋子、手表奢侈品、收银台。


唐吉坷德的门店是有自己的采购权和定价权的,店长可以根据门店周围消费者的情况,自主决定采购什么产品、定什么价格,这也是连锁门店的竞争力的来源,因为门店的特点就是不同区域,消费者人群不同、收入不同、消费习惯也不同,根据周围环境能自主确定选品和价格,能实现每个门店最大的竞争力。

比如,门店在选化妆品的时候,会根据网上(如cosme,类似国内的小红书)迅速升温的潮流产品排行,来采购当下流行的商品,并通过毛利混合降低售价。所以就化妆品来讲,消费者每次来都能看到当下最热的话题商品。

所以进入堂吉诃德逛本身,不仅能看到很多平常商超看不到的东西,还能遇到很多最新的潮流产品,还是低价的。而这些东西都经过密集的陈列,甚至地上也都摆满,完全不同于大商超那种干净有序的陈列,完全就像是一个杂乱无章但又生命力的“热带雨林”。

这样的密集、杂乱、无序,会让消费者完全看不过来,以至于丧失掉“理性逻辑”,而动用情绪和情感来选购商品。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东西少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动用一下脑子去思考,一旦东西多到超过了一个边界,我们就会放弃思考,完全被商品牵着鼻子走,淹没在商品构筑的情绪当中。

消费者心理学教授Kathleen Vohs(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商学院)发现,消费者在反复看到海量商品选择时,容易产生疲劳并且放弃逻辑性的思考

这时候,相比于理性谨慎地比价和选品,消费者会更倾向做“快思考”,选择一些快乐属性的产品,例如高卡路里的零食、设计可爱有趣的包装等。

通过这样子的密集陈列,堂吉诃德可以完全主动牵引着消费者的情绪来让他们完成购买,这时候就需要用到各种“商品标签”,很多商超都不重视,但这就相当于是一个“导购员”一样引导消费者选择和购买。

比如:

1、在一些特价产品上会标出”低价的理由“:“今天从大田批发市场自己去收来的,所以特别便宜!”、“这个坑我踩过了,大家抄底吧”、“曾经辉煌过”等等

2、各种保证:“贵一块钱就退钱”、“绝对保证低价”

3、阐述消费者购买某个商品的理由:“有鸡蛋的关东煮,只需要加热就可以吃。易储存、简单方便、可屯粮。”


第三,“唐企鹅”品牌角色,成为消费者的“朋友”。

有一个可爱、人格化的品牌角色能快速拉进、维系和顾客的关系。

比如蜜雪冰城定了“雪王”这个品牌角色以后,很多人都不叫它蜜雪冰城了,而是张口就说“雪王家的柠檬水”,这极大拉近了和顾客的亲密度,就像是朋友一样。而这能带来传播、复购和消费者谅解,即便犯错,消费者顾及可爱的品牌角色也会下意识选择原谅。

这个品牌角色在整个门店中,到处都能看到他,门头上有它、商品旁边的pop标签上也有它,可以说这个品牌角色就像是导购员,帮忙卖商品。

品牌角色招揽顾客

现在来看,对于利润率比较低的业务,没有足够的预算去打打广告,那么用一个可爱、容易识别、记住的品牌角色是低成本的传播策略,因为这能快速高效地把品牌传播出去,因为普通消费者不会对可爱的形象设防,不设防就很容易进入他们的心智当中,接受你、喜欢你、熟悉你、信任你甚至帮你传播。


折扣零售这个业态在国内会演化成什么样子,我们现在还静待观察,但所有业态的形成都可以从消费者这一端和供应链这一端去看。

供应链这一端主要还是看企业自己的资源禀赋,能掌握哪些优势的供应链资源,说白了,就是你能有什么你就做什么,很看现有的资源能力,没法设计,只是一个有还是没有、能不能开拓的问题,这中间大概率是一个现实问题,不是一个设计问题。

我们看消费端。整个折扣零售业态目前还处在多方博弈当中,品牌商愿不愿意加入、原来的经销商会不会对着干,这些情况都在一个动态博弈进行当中。比如农夫山泉就不太愿意加入,但是也有很多品牌商是愿意投入资源到这个渠道的;而经销商也是一样,有些选择了加入或合作,有些可能会抵制。

但对于折扣零售的从业者,还是从消费者这一端考虑,因为只有消费者认你,他们喜欢你认可你,消费习惯也逐渐形成,那么所有的博弈就会朝着有利于折扣零售的方向走。

所有的供应都跟着市场需求走,搞定了市场需求,就搞定了一切。

“消费欲望看似是来自于消费者,但实际是来自于商家或整个消费社会中,通过媒体工具所创造的欲望交错,欲望的主体并不存在。”

——日本符号学者 石田英敬《符号的知/媒体的知》

很多人都会觉得,消费者这一端,就是消费者想要便宜的商品。但事实上,消费者从来都不喜欢便宜的东西,而是喜欢占到便宜。

比如消费者更喜欢用1块钱买到超市2块的农夫山泉,而不是用1块买完全不知名的矿泉水。

占到便宜会让消费者体验到自己运气好、聪明的;相反,“被宰”或者说被商家占到便宜,哪怕就被宰了那么几毛钱,他还是会觉得自己很傻、运气差——

喜欢占别人的便宜,这是人的天性,会带来本能层面的愉悦。所以在古代,商人被称为“尖商”,意思就是“让顾客觉得占到了便宜的人”。

所以折扣零售的门店中,一定要有刚需流量品,比如可口可乐、农夫山泉、奥利奥、乐事、元气森林等等知名度很高、价盘很稳的商品,让消费者充分体验到占到便宜的愉悦感。当折扣零售这个渠道足够大,品牌商也会为这个渠道单独设计对应规格的商品。

但是光这一点是不够的,因为如果都是主打低价,最后就会陷入市场的被动博弈当中,被竞争对手、消费者裹挟,不停降价,搞到自己没有利润可赚。

所以,把一个门店作为整体来考虑,整个门店才是你向提供的“产品”。

把门店打包成一个品牌,为顾客解决生活当中的某个问题,比如上面讲的“唐吉诃德”就是消费者“深夜探宝购物”的一个场所,他的“门店品牌”才是消费者选择它的理由。

国内更是如此,电商实在过于发达,网上不缺乏低价的商品,虽然品质不好说,但可以足够低价。所以在国内做折扣零售,除了有些品类线下消费有优势,也要考虑整个门店给消费者带来的价值,才能跳出被动的商业博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