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语言:障碍与桥梁
5.1 语言是符号
语言是符号的(symbolic):
字词与概念或指代间的关系可以是任意的。它是我们可以用许多方式沟通抽象事物。
人在联想字词时,意义往往超过字典里的解释。
5.2 理解和误解
理解词
语义规则(semantic rules)指一个特定符号被赋予意义。误解来源:
- 模棱两可的语言:用知觉检核和释义技巧消除误解。
- 相对语言(relative words):很、可能等。
- 静态评价(static evaluation):“是”隐含的一成不变的假设
- 抽象化:过于抽象化的表达会导致人思考得太泛而忽略独特性。
“抽象化阶梯”(Abstraction ladder):abstract language vs. behavioral language
理解结构
句法规则(syntactic rules)指管理一种语言的句法。
方言是不同的,而不是有缺陷的语言形式。
理解情境
语用规则(pragmatic rules)决定如何在一个给定的情境中诠释信息。
同一文化中的许多语用规则是共享的。(如英文:去喝一杯吗?中文:吃过饭了吗?)
5.3 语言的影响
名字与认同
名字不单是识别身份的途径,还塑造了别人看待我们,我们看待自己,以及我们行动的方式。
遇到残疾人时告诉孩子:他只是班上另一个孩子,有擅长的东西,也有不擅长的。
联盟关系
沟通者会被与他们说话方式相似的人吸引。
- 趋同策略(convergence):进行言语调节(speech accommodation),以展示联盟关系,获得他人认同。
- 分化策略(divergence):强调与他人不同的说话方式来展示团结。
当你不隶属某族却故意使用该语言时,可能被视为冒犯。
权利
低权力语言形态(powerless speech mannerisms)比较有礼貌而没有权威,甚至可以增强说话者所想要的表达效果。(1984)
免责声明(disclaimers)也是低权力语言的一种形态,然而事实上反而会增加你的负面评价。(“我不想让你觉得傲慢…”)(2008)
语言造成混淆
- 注意区别fact, opinion与inference
- 情绪性语言(emotive language):表面说事,实际包含了态度(自带褒贬的词汇)。
不带情绪的陈述被接受的可能性更大。尽量不要去猜测他人心思。
语言的责任性
- "It" statements 表达出无意识的逃避。
- "But" statements 作为保留颜面的策略可以使用,但当目标绝对清楚时,不该用它来分散注意,更好的是一语道破。
- "You" language 表达出对他人的论断,激起他人防卫。
- "I" language 表达对信息负责,但使用过度会显得自我为中心。
- "We" language 暗示共同负责,隐含双方是对等的。
- "I / we" 结合体有时候更恰当:“我想我们……”
5.4 性别与语言
- 内容:差异性比相似性更显著。男女在形容另一方讨论的话题时都会用“肤浅”来描述。
- 沟通的理由:男人更强调对话的趣味,叙述他们喜欢的事;女人更关注感情上的同理,叙述他们需要的联系。
- 对话的形式:男女混合参与的对话中,女性提出的问题近乎是男性的三倍。男人说话直接简洁;女人则间接详细。女性试探性的说话方式事实上会比运用强硬言语的男性更有说服力。(1990)
综合看,男人和女人在沟通方式上的相同点依然多于相异点。性别类型比生理性正更能影响沟通者。
5.5 文化与语言
日本保险公司的提示:日本文化中道歉并不代表真的出了错,而在美国就会被视为承认错误。
语言沟通形式
- 直接与间接(Directness): low-context culture vs. high-context culture (1959) 如低语境的以色列人注重把话说清楚,而高语境的阿拉伯人强调缓和和互动。
- 详尽与简洁:阿拉伯人较夸张,美国人较详尽,而有些文化倾向沉默。
- 正式与非正式:美国、澳洲、北欧等国家人际以非正式取向为特征;而韩国辨识一个人是否有涵养,在于他是否会根据不同人际关系使用语言。
拉丁裔病人在表达腹部肿胀时常用“estoy inflamada”,不同于字面义。
语言与世界观
个人认为不严谨的两个假说,在此不作详述。
- 语言相对主义(linguistic relativism):一个文化的世界观是被属于这个文化的使用者所塑造和反映的。
-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