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桌子上的东西的拿放不是重点,如果孩子动手乱动,这时可以引导个别孩子将东西收拾进去等用的时候再拿出来。
2.晓丹刚才提到盘古开天辟地讲得太快了,是的,应该讲上和下的时候再慢点,重重的东西向上飘,轻轻的东西向下沉,哪些东西是重重的东西,哪些东西是轻轻的东西,他们会怎么向上飘呢?(用手慢慢朝上走)他们又会怎么向下沉呢?(用手向下划)这些动作过程都会让孩子感觉到上和下的变化。我还是没有围绕本节课的重点“上,下”来展开。讲故事也不是在简单的讲故事,就像王校所讲:浪漫也要有浪漫的精确。不能毫无边际。
3.课堂的纪律问题没有我想的那么需要强调,小班教学,可以注意到每一个孩子的表现。所以在后面的课堂可以将课堂纪律退居其次,重点来进行伟大事物的教学,将课可以设计得更丰富些。
4.甲骨文的创造最好是能够给孩子一个示范,让孩子天马行空的创造可能有点困难,一年级的孩子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反复设计,孩子的思维没有形成聚焦的习惯,教师如果再不给一个聚焦的点,孩子就会乱。比如,为了和二区分,我们可以在二的上面加上一个箭头,这样一看就知道是上了。对这个表示上的符号你满意吗?你还可以创造出更简单准确的符号吗?这样孩子就有了思路,不会乱说,乱造。之后下的创造也就有了方向。有的孩子会画上小人,有的孩子会用上桃心,很明显孩子们并没有用符号来表示的意识。也是前面没有好好加以引导的原因。课堂中间让孩子将自己的画法表示在黑板上,这也是一种方法补就的方法。
5.让孩子们说说教室内物体的上下位置。孩子们说得很好,很多。这个时候就有一点点多了,当然这也和前面的课程进度是有关系的。造成了前紧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