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8

晨练第301天:深蹲100个

读经第121天:孟子

曾子住在武城时,有越国人侵犯。有人说:“有强盗来了,何不去之呢?”

曾子说:“不要让人住我的房子,不要毁伤了树木。”强盗退走了,曾子就说:“修理墙屋,我将回去。”强盗确实退走了,曾子就返回。学生们就说:“人们平素对待您是何等忠诚和恭敬啊,强盗来了,您却先行离开以至于为民立了坏榜样;强盗退走,就返回来,好象不大妥当吧?”

沈犹行说:“这不是你们所了解的。从前我曾遭遇过负刍之祸,跟随老师的七十个人全都躲避开了。”

子思居住在卫国,有齐国的强盗来进犯。有人说:“强盗来了,何不去之呢?”子思说:“如果我孔汲走了,卫君和谁防守呢?”

孟子说:“曾子、子思所走的道路是一致的。曾子,当时是老师,相当于父兄;子思,当时是卫君的臣,是小官。曾子、子思互换位置也会这样做。”

这个讨论举了两个例子,一是曾子遇寇而退,一是子思遇寇而守。谁对谁错?这就是地位问题,人处在不同的地位,就有不同的行为方式,所以,最佳行为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可以照本宣科的。曾子当时是老师,作老师者,形同父兄、长辈,遇有寇来,青壮子弟怎么能叫老师冲锋陷阵去拒敌呢?所以曾子选择离去,是为了使青壮子弟奋勇拒敌而不分心。所以曾子的选择乃是最佳行为方式。子思所处的位置不一样,他是卫国的一个官员,官员则有守土之责,所以他不能选择离去,只能守土御敌。所以子思的不离去,乃是最佳行为方式。如果曾子是地方官员,那他决不会选择离去,而是要守土御敌。如果子思是老师,那么他也会选择离去,不去影响青壮子弟御敌。

孟子所想表达的是,最佳行为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可以照本宣科的,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改做的决定。刚刚想到Alex老师一直给我们说,你们不要想着该怎么做才对,而是要做你们该做的事。原先我是一直没明白,现在貌似理解老师所说的意思了。


2齐宣王派人对孟子窥伺盯梢,引起孟子讲出了“齐人有一妻一妾”的寓言故事。

故事大体如下:

齐国有个人和一妻一妾共同生活。丈夫每次外出,都说是吃饱喝足才回家。妻子问跟他一起吃饭的都是些什么人,他就说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人。妻子对妾说:“丈夫每次出去,都是酒醉饭饱才回家,问是谁跟他在一起吃喝,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人。可是,从来也不曾见有显贵体面的人到家里来。我要暗中看看他到底去什么地方。”

第二天清早起来,妻子便拐弯抹角地跟踪丈夫。走遍整个都城,没有谁停下来与他打招呼交谈。最后他走到东门城外的坟墓中间,向那些扫墓的人乞讨残羹剩饭。不够,又四下里看看,到别的扫墓人那里。这就是他天天酒醉饭饱的方法。

妻子回去,把看到的一切告诉了妾,说:“丈夫,是我们指望依靠过一辈子的人。现在却是这个样子。”于是两人一起在院子里大骂,哭成一团。丈夫却一点也不知道,还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在妻妾面前大耍威风。

故事意在指出只有龌龊小人才阳一套阴一套,才有被窥伺盯梢的必要;从另一方面说,只有一个人被怀疑自己是否伪君子时,别人才会窥伺盯梢他。“齐人”的故事一方面对那些追求富贵利达的龌龊小人进行了无情的讽刺,一方面也正是为了孟子自我表白:我不求富贵利达,自然不会做自欺欺人瞒心昧己的丑事,当然无须装成一副伪善者的面孔做给人看。这也是孟子从反面证明自己是光明磊落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厨房是一个家里最具温度和有生活气息的地方。 外面美食再多,始终还是家的味道最好。 而病从口入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
    Tina诗婷阅读 517评论 0 3
  • 1.下面列出截止2016年底市面上常见的免费CA证书: 腾讯云SSL证书管理(赛门铁克TrustAsia DV S...
    qiyer阅读 3,180评论 3 28
  • 头文件.h 实现文件.m
    _Nevermore阅读 70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