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知道我对吃有近乎偏执的讲究和挑剔,显而易见的是食量小但意见多,没人陪宁可不吃。但鲜有人知道在我身上发生的关于“吃饭”的故事和细节。
为此,总有人说我矫情。我也懒得解释,每个人对幸福的追求和理解都不一样,于我,就是和爱的人共享一餐饭的时光。小时候最讨厌吃饭,那会儿刚学会跑,但智商还明显不足,吃饭的时候我就跟我妈在家里玩起捉迷藏,但多数的结果都是她端着饭碗把我逼到墙角,然后不紧不慢坐下来,用两条腿跟墙面组成一个小“牢房”,我左右躲闪不得,只能一边哭一边吃。
再大一点,住进了有大院子的平房,每每到饭点儿,我都会编个理由逃跑。用不了多久,你就听得我妈清亮的喊声在整排平房上空飘荡:“玥儿,回来吃饭。”如果重复几遍之后无人应答,那我就惨了,回家先被修理一顿再上饭桌。
因为我三岁时候大病一场,原先胖嘟嘟的身体迅速消瘦,还养成了挑食的坏毛病,而且是超难伺候的那一种,对于某一些食物,只是在它的某种状态下不喜欢吃。比如说葱蒜,食物熟了生的放进去吃,但炝锅的熟葱蒜不吃;羊肉清炖爆炒都不吃,但是烤羊肉串吃;包子饺子只吃皮不吃馅儿;只吃精细白米白面,粗粮管他是荞面豆面小米糜米统统不吃……我妈为了我的营养均衡事业真是操碎了心。羊肉串毕竟不能常有,但羊肉又暖胃,于是她把羊肉和猪肉都切成一样大小的肉丁一起炒,以为能骗过我敏锐的味蕾。结果吃饭的时候我淡定的把羊肉丁和猪肉丁先彻底的分到两个碗里,然后全心全意的吃一碗猪肉丁。还有我不吃胡萝卜,她几乎尝试了关于胡萝卜的N种做法,最后真是超有创意的把胡萝卜放火里烤,这样烤出来有我喜欢的烤红薯的味道,我就吃了。
久而久之,我们家的饭桌上就出现了非常奇葩的景象,老妈会给我先开小灶,做我喜欢吃的,然后再做她跟我爸的饭。吃面条,和好的面团1:2分开,把我的一份下了锅,然后再把剩下的面团和了荞面或其他的粗粮再做一遍……彼时的我心安理得。直到有一次有亲戚来家里吃饭看到我这样,批评我妈太宠着我了,我妈嘴上说着孩子顽皮挑食没办法,但看我的眼睛里满满的都是爱。我突然意识到好像自己有点作……
我第一次掌勺是在小学的时候,爸妈上班异常辛苦,下午下班又晚。有一天我决定自己做饭,在邻居的帮助下把火点着,然后搬个板凳放在灶台旁边站在上面,手忙脚乱的做了西红柿炒蛋、土豆丝,还有一个绿色蔬菜吧,不记得是什么了。西红柿没有去皮,鸡蛋没熟还在盘子里跑来跑去,土豆糊了,青菜盐放多了……真的很难吃。但他们俩说很好吃,全部吃光了。
初中以后,因为偶尔我妈特别忙不能赶回来给我做饭,就练就我爸超凡的厨艺。其实也不能说练就,我爸结婚前就会做饭,结婚以后被我妈手艺伺候的荒废掉了,这是因为我又重新捡回来。那个时候他们俩已经能完全驾驭我挑剔的胃了。印象里他们俩在我面前很少有争吵,偶尔有不快的时候,一个给另外一个做顿饭气就全消了。所以在我家,什么事儿,都比不上全家人一起吃饭重要。
高一住校一年,因为老师总是拖堂,轮到我们班去食堂吃饭的时候往往都是冷的,于是我在那一年得了肠胃炎。老妈不能忍,我就开始走读了,一天三餐老妈都亲自下厨。
上了高三,因为压力,因为内心和外界的巨大落差……我迎来了异常暴躁的叛逆期。一张在辩论场上无敌的嘴能把老爸驳的怒火中烧,甚至有一次都要离家出走。自私的我当时只觉得全世界都是错的,只有自己是对的。第二天中午,走在回家路上我还在想我爸应该生气不给我做饭了。结果到家一看,锅里温着一碗已经剔掉骨头的排骨(我爸知道我吃排骨不喜欢沾油)和一碗米饭,当时我的眼泪就止不住的往下掉。所有的戾气和不快都土崩瓦解了。
大学以后,能和他俩坐下来吃顿饭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寒来暑往两个假期而已。然而我没想到的是工作以后这机会愈发奢侈,每年几天,加上早餐也不过二十几顿而已。也难怪去年爸妈来北京看我,我下班到家,他俩也刚好饭菜上桌,从不煽情的老爸感叹道:“玥儿,我们一家人有多久没有在一起吃顿饭了。”
每当报社食堂菜品不佳的时候,出去吃选择困难的时候,没有时间就叫外卖的时候,尤其到了周末只能一个人随便吃点充饥的时候,我都无比怀念一家人坐下来没有外界打扰的吃饭时光。而这种对于吃的执念也完美的移植到了除爸妈以外的其他人身上。我感激所有愿意拿自己的时间出来陪我吃饭的朋友,感激愿意为我亲自下厨的朋友,感激吃货团、月食小组,以及在我吃饭时候孜孜不倦的守在旁边的屌丝同学。谢谢你们让我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