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冲,一个被称为“战神”的人。虽然只是“云南战神”。
别说张冲只是一个省的战神,他就是一个县、一个乡的战神,也至少说明,他在战场上,很能打。
神奇的是,这位有着“战神”之名的人,没有上过任何正规的军事院校,跟当时的云南讲武堂、保定军校、黄埔军校等名牌军事院校,更是丝毫不沾边儿。
他的军事课堂,就是实战。
张冲1900年出生于云南省泸西县,是彝族人。出生时他的家境还算富裕,但随着生计的每况愈下,年仅19岁的他,就做了一件非常有前途的事:当土匪。
在那个年代,农家子弟当了土匪,才能亲身参与实战,才能练就一手好枪法,拥有“神枪手”的称号。
更重要的是,他才能在时刻面临生死的终极体验中,培养出战场的生存本能:只要置身战场,他就能马上知道危险在哪里,还能知道应该如何面对危险。
神枪手、战场的生存本能,再加上命大,在一个省当战神,基本够了。
抗战爆发时,张冲已不再是土匪,而是堂堂的滇军第五师师长兼云南盐运使。
作为云南的战神,他的成名地,却是在位于山东和江苏两省交界处的台儿庄。
初出茅庐,技惊四座
1938年4月20日晚,年仅38岁的张冲,作为第60军184师师长,踏上了台儿庄战场。他一展身手的时候,到了。
一看这个地名,大家肯定就想,这里曾有台儿庄大捷,张冲赶上了好时候。
其实,他和他的184师,恰恰错过了好时候。歼敌2万余、击溃日军矶谷师团的大捷,那是台儿庄战役的第一阶段,时间是1938年4月15日以前。
第一阶段是川军和中央军打得很苦,但他们毕竟还是迎来了大捷。现在,轮到刚刚加入战场的滇军了。
在1938年的战场上,日军是毫无疑问的攻势作战,即使在台儿庄战役第一阶段遭遇了溃败。但当日军鼓勇再来时,仍然是势不可挡的。
还好,这次迎头而上挡住日军的,是张冲所在的滇军60军,也是个硬茬子。
60军的硬,首先是装备硬。60军不仅有德国克虏伯山炮,还有法国哈奇克斯气冷式高射机枪,每个连配有3挺7.9毫米重机枪,6挺轻机枪、3门迫击炮、4个掷弹筒、63支步枪、20支手枪,士兵人人头戴法式钢盔。这样的装备,几乎可与当时蒋介石的中央军嫡系部队比肩了。
60军的硬,主要还是人硬。云南人的血性,在滇军出省抗日的过程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整个抗战下来,滇军不仅名将辈出、烈士辈出,而且没有一个投降的将军,更没有出现一支伪军。
所以,辛亥革命时期,就有“滇军精锐,冠于全国”之说;一场抗日战争打下来,滇军更被蒋介石称为“国之劲旅”。这样的誉美,在杂牌军中,相当抢眼了。
把这样的硬茬子部队,用在台儿庄战役的第二阶段,英雄正好有了用武之地。
但是,在台儿庄迎接60军的,仍然是当头一棒。
4月23日拂晓,由于换防的友军过早离开防守阵地,导致60军182师183师仓促接防,部队还未完全展开,重机枪还驮在马背上,就被处于进攻状态的日军当头打了一闷棍,遭到严重杀伤。
张冲的184师,当时处于全军预备队的位置上。前方在短时间内伤亡如此之大,使得184师被顶上了前线,协防183师右翼武圣堂一线。
战至24日日落时分,阵地虽然稳固住了,但184师亦已付出全力,张冲已不得不冒着枪林弹雨,站在最前沿,和手下两位旅长万保邦、王秉璋一起指挥作战了。
正在这时,由182师防守的禹王山主战场,出现险情。
禹王山距离台儿庄3公里左右,背后就是京杭大运河。禹王山的海拔并不高,只有125米,但却是鲁南平原的唯一制高点。
敌人如果据有禹王山,即可控制京杭大运河,还可向东切断陇海路,使我军防线优势尽失;向西则可居高临下,利用炮火打击60军全部阵地。
所以,禹王山是台儿庄的屏障,更是徐州的屏障。正因为禹王山得失如此之重要,此地才成为敌我双方的主战场。
正是在禹王山,张冲一战成名。
4月27日接过182师1077团的防务之后,张冲在禹王山的防守部署是:杨洪元的1086团为右区队,坚守禹王山主阵地;曾泽生的1085团为左区队,坚守火石埠阵地;王开宇的1087团为中央区队,坚守李家圩;以邱秉常的1088团为师预备队。
张冲接防的当天晚上,日本鬼子就开始玩阴的。约一个排的鬼子,采取无声无息杀死岗哨的办法,趁着下半夜的黑暗,摸进了禹王山主阵地上的1086团2营指挥所,用刀刺死了所有熟睡中的军官和士兵,潜伏了下来,准备等到天明日军进攻时,出其不意地作为内应。
为此,他们杀死了所有派往该营指挥所的传令兵、电话兵。幸亏,1086团团部并没有因为黑夜而放松警惕,及时发现了异常情况:派出三个武装侦察兵前去查看,方才发出警报,大呼“敌人上来了”。
这个时候,就体现了张冲平日里的治军有方,手下士兵的训练有素。“敌人上来了”的警报,在黑暗之中发出。但是,当时并没有人确切知道有多少敌人上来了,也不知道敌人占领了多少阵地。可就是在这样的被动情况下,1086团却并没有乱。
三国时,邓艾曾称赞说:“姜维深得孔明之法,兵在夜而不惊,将闻变而不乱,真将才也!”我们正可借邓艾此语来夸奖这位1086团的杨洪元团长和张冲。
名将就是名将,战神就是战神。
警报响起,该团各部立即进入战位,并按照白天划定好的目标区进行开火,压住并击退后续跟进的偷袭之敌,避免了局势进一步恶化。
但这一小股敌人却像钉子一样,死死地钉在了2营位于山顶的工事里,并将太阳旗高高举起,以召唤日军进攻,同时扰乱我军军心,成了我军的眼中钉、肉中刺。
在张冲和杨洪元的冷静指挥下,山下日军的几次进攻均被打退,而那一小股山上的鬼子,也被我火力压在工事内,动弹不得。战况,就这样僵持着。鬼子不能形成内外夹攻的优势局面,我军也消灭不了楔入山顶阵地那一小股敌人。
这股敌人不除,终是隐患。为了及时拔掉这个眼中钉、肉中刺,张冲一方面严令各部坚守原地不动,一方面开始着手为这股敌人送终。
恰恰相反的是,这股敌人正望着飘扬的太阳旗,自鸣得意呢。他们以为,国军弟兄们只能干瞪眼,拿他们没办法。
他们倒霉的是,面对的是滇军。云南什么最多,山最多。这帮滇军弟兄,从小就会爬山,从军以来打的就是山地战。他们不仅善于爬山,而且善于攻山。对于困守山地的敌人,他们有的是办法。
最主要的办法,就是迫击炮。张冲集中了全师的迫击炮,为他们准备了一顿炮火大餐。
在迫击炮集群几乎没有射击死角的轰击下,太阳旗飞了起来,敌人的残肢断腿,也飞了起来。
炮击之后,由善于爬山的步兵冲锋。在王秉璋旅长的亲自率领下,1086团1营2连冲入敌阵,杀光了偷袭进来的整整50名鬼子,清除了这个肘腋之患。
山上敌军被打得嗷嗷叫,山下日军也发起亡命冲锋,企图对他们进行解救。于是,整个禹王山上下,到处都是枪声和厮杀,乱成了一锅粥。
但是,张冲所部还是从大乱中,取得了胜利,他们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和阻击战。
在这次消灭山顶小股敌人的战斗中,王秉璋旅长不幸胸部负伤,需要下来包扎治疗。但在退出指挥位置之前,他忍痛坚持着,找到张冲,左手捂着胸部伤口,右手向张冲敬礼:“报告师长,部下负伤,请师长验伤!”张冲一看,赶紧叫来军医为他包扎,并后送治伤。
为什么王秉璋旅长要求张冲师长验伤呢?
因为张冲在战前宣布战场纪律:按照彝族作战传统,前胸受伤,表彰奖励;后背受伤,严厉处罚。
所以,这位英雄的王秉璋旅长受伤不受委屈,得让张冲看清楚了伤口位置在前胸不是在后背,这才下去治伤。
这一次战斗之后,日军很是消停了几天。5月2日拂晓起,日军第10师团再次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发起了新的进攻。
打到白热化的时候,敌人的坦克上来了。这玩意儿张冲只是听说过,一直没有见过,更不知道怎么个打法。其实,他就是知道怎么个打法,他手上也没有反坦克炮,也只能另想办法。
但名将就是名将,办法很快就让他想到了:看着滚滚而来的坦克,他想起了家乡农田里的水车。水车的踏轮如果断掉,水车就运转不灵了。
他果断命令士兵把坦克的履带当成水车打,用手榴弹炸断履带,从而使得敌人的坦克停在原地动弹不得,只能等着挨打。
禹王山阻击战一直打到5月16日,张冲始终没有让日军占到便宜,阵地始终牢牢地掌握在184师手中。
在这座小山头上,张冲率部与敌激战二十多个日日夜夜,小打天天有,大打百余场,由此一战成名,被称为“抗日名将”。
但是张冲最后还是不得不从禹王山撤退了,而且还是带着遗憾撤退的。
剑走偏锋,全身而退
虽然张冲在禹王山打得不错,但日军却因为奈何他不得,转而从我军右翼南线实施了一个大迂回,占领了陇海路上徐州通往后方的黄口车站。
这样一来,死守禹王山、台儿庄,甚至死守徐州,都失去了意义。而且,中国军队还面临着被日军迂回包围的危险。
必须撤退了。
在自己侧后方已有敌军出现的情况下,要全师而退,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更何况此役下来,60军伤亡惨重,全军45000多人阵亡13869人、失踪430人、负伤4545人。
因此,在从前线战场上撤到徐州东面的贾汪庄后,60军进行了整编:伤亡惨重的182师缩编为一个团,团长余建勋;183师也缩编为一个团,团长肖本元。
只有张冲184师的4个团,虽然经过禹王山硬仗之后,仍然伤亡较小。除王开宇1087团缩编外,还完整地保留着三个团的编制。
看到张冲的本事了吧?这就是战神:既打赢了最激烈的硬仗,完成了任务,部队还伤亡不大。
战神的表演,还没有完。张冲就是在率军徒步撤退时,也尽显战神本色。
他按照军长卢汉的命令,以副军长的身份(呵呵,火线提拔了),率两个团掩护全军,经河南永城向涡阳一线撤退。
走到单城集的当天拂晓,就出了鬼。或者说,就遇到了鬼子。
张冲与2000多敌军遭遇了,同时他还得到消息,距离此地约十多公里的永城县城,也已被6000多鬼子于前一天占领。
张冲手上只有两个团的疲惫之兵,满打满算不到5000人。
5000对8000,稍不留神,就会全军覆没。而且肯定没有增援,他手上的兵,本来就是准备增援别人的,主要任务是掩护正在后撤的包括伤员在内的60军大部队的。
只能靠自己了。
撒丫子赶快跑?不行,跑不赢这帮鬼子。鬼子们好歹属于半机械化部队,烧汽油的坦克、汽车,还是很有几辆的。何况部队白天在平原上行军,如被日军飞机一发现一轰炸,再指引敌军大部队一追赶,在己方兵无斗志之际,只能死得更快。
既然跑不了,又没有特异功能玩隐身,那就只有打了。
有人问了,我们是个小部队,怎么跟日军大部队打?张冲的回答是:那就假装成大部队,去跟日军打,打得对方不明虚实,把我们当成大部队!
张冲命令,余建勋团迅速抢占单城集一处高地,构筑野战工事,拉开阵势,要和日军大打出手了。同时,张冲还命令派出一个加强营,带上迫击炮,绕小道直接去进攻永城县城!当然,只是佯攻。
部下以为他疯了。永城之敌有6000多,没有发现我们也就算了,咋还主动去招惹它?就是佯攻,也容易把狼招来啊。
张冲要的,就是把狼都招来,越多越好。
刚刚部署完毕,日军就开始向余建勋团阵地发起了进攻,一上午战况激烈。由于我军早有工事,伤亡并不大,日军在我军阵前则遗尸上百具。
这下,日军知道遇上硬茬儿,赶紧向永城求援啊。快来,拉兄弟一把啊,遭遇中国军队大部队了!
但永城的鬼子也不轻松啊,他们正被一支数目不详的中国军队围攻呢,攻城部队还有迫击炮,看来也是主力啊。兄弟,我也不容易,分你2000人成不?
够意思了。得到增援后,双方又再次大打出手。
打到下午两点,张冲向东南方向的寿山集派出了一个连。本就兵力不多,怎么还频频分兵呢?张冲这次可不是分兵,这一个连,是打前站去的。张冲是边打仗边侦察,这次是看好了,寿山集将是他即将率部撤往的下一站。
这边厢日军一直在进攻,但直到夜幕降临,仍然奈何张冲不得。那既然天黑了,大家就都洗洗睡了吧,明天接茬儿再打。
鬼子你们歇了,张冲可不歇:阵地上仍然时不时地响起紧一阵、松一阵的火力,偶尔还有迫击炮声,弄得鬼子们也不敢放心睡。
阵地里面则更是忙碌。我军弟兄们彻底清扫了战场,从容掩埋了烈士,又用担架先抬走了重伤员,再扶走了轻伤员。然后大部队开始分梯次、有秩序地撤退,直到晚上十点,我军全部安全撤离了阵地。
当然,此时我军阵地上也没有枪炮声了。
你们终于消停了。对面的鬼子心想。
他们哪里知道,张冲狡猾狡猾的,率军跑路了。
等张冲到了寿山集,先前佯攻永城的那个营,也到了。先头部队早已准备好了热饭热菜,让兄弟们感觉宛如回家。吃饱喝足,还可以在黑暗中短暂休息一下,再从容向南。
单城集的敌人第二天一早,又得到了增援。吃罢早饭,他们枪炮齐鸣,呐喊冲锋,仪式感十足地冲进了我军阵地。这才发现,人家早走了,而自己刚才的表演,有点做作了。
为了弥补心中的被虐感,日军在费尽心机终于弄清与他们交战的是张冲的184师之后,还专心播发了一条消息:“滇军184师师长张冲,率60军残部围攻永城,经我皇军反击,向西溃逃。”
看看鬼子整的那个小词儿——“残部”“溃逃”。打不赢你,骂骂你,也是爽的。
张冲实在也是该骂。如此剑走偏锋、重创鬼子之后,居然还能飘然而去,全身而退,怎能不让鬼子觉着憋屈?
此次战斗之后,张冲率领着这两个团,经涡阳,再向西经漯河车站,忽南忽西,行踪飘忽,在转战千里之后,终于建制完整、装备齐全地回到了后方。
更叫人称奇的是,他们不仅把从昆明带去的光绪年间铸造的、参加过护国战争的一门老山炮拖了回来,还把在他们前面撤退的汤恩伯部丢弃的几十门大炮,也马拉人拽地拖了回来。可见,张冲所部一路撤退之从容。
至此,张冲在抗日战场上的表演,完美收官。
此后,张冲被提拔为新3军军长,还得到了蒋介石的亲自接见,并参加了武汉会战、滇南防御战等战役,但限于种种条件,在抗日战场上再无更加神奇的表现。
实在是可惜了他那一身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