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愈心理:孩子你记住,我不欠你什么

知愈心理咨询专注您的心理健康,为所有的情绪提供一个温暖安放处,让您从心遇见自己。

01

父母爱孩子是本能,中国很多父母都是以儿女为中心活着,付出的太多,孩子却觉得理所当然。

最近,豆瓣上的一个帖子火了,网友吐槽自己10岁的小侄子。

这个小侄子不仅成绩优秀,奥数、围棋、轮滑各种业余爱好也出类拔萃。

重点来了,小侄子觉得自己太优秀,嫌弃自己的父母配不上如此好的自己。

孩子说自己的父母太穷,只开得起十几万的丰田,他的同学都拿着iPhone7,自己却只有儿童手表。

他的成绩总考第一,才艺出类拔萃。

然而,就是如此优秀的孩子,竟因觉得自己优秀而嫌弃父母,真实上演了一幕“狗嫌家贫,儿嫌母丑”的闹剧。

“我努力优秀,是为了早日脱离无知无能的原生家庭。”这是这位考第一孩子的价值追求。

这位考试总第一、才艺出众的小男孩,被父母捧在手里,放在心尖上,时常还会晒在朋友圈里。

父母给出了自己最好的,却被自己的孩子所嫌弃。

02

去年暑假,一个中国朋友把自己13岁的儿子送到了澳洲的一个朋友玛丽家,说要让儿子见见世面,请玛丽照顾一下。

因此,玛丽就开始了她对一个未成年男孩的“照顾”。

刚从机场接回男孩,玛丽就对他说了一番话:

“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在澳洲一个月的暑期生活,你爸爸托我照顾你。

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我对照顾你的生活并不负有责任。

因为我不欠你爸爸,他也不欠我,所以我们之间是平等的。

你13岁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从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时起床,我不负责叫你。

起床后,你要自己做早餐吃,因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

吃完后你得自己把盘子和碗清洗干净,因为我不负责替你洗碗,那不是我的责任。

洗衣房在那里,你的衣服要自己去洗。

另外,这里有一张城市地图和公共汽车的时间表,你自己看好地方決定要去哪里玩。

我有时间可以带你去,但若没时间的话,你要弄清楚路线和车程,可以自己去玩。

总之,你要尽量自己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因为我有我自己的事情要做,希望你的到来不会给我增添麻烦。”

13岁的小男孩眨着眼睛听着这位不许自己叫她阿姨,坚持要他直呼其名——玛丽的一番言语,心中肯定是有所触动的。

因为在北京的家里,他的一切生活都是爸爸妈妈全盘负责。

最后,当玛丽问他听明白了没有的时候,他说:“明白了。”

是啊,这个阿姨说得没错,她不欠爸爸,更不欠自己。

自己已经13岁了,是个大孩子了,已经能做很多事,包括自己解決早餐,以及自己出门,去自己喜欢的地方。

一个月之后,他回到了北京的家。家人惊讶地发现,这个孩子变了,变得什么都会做,他会管理自己的一切:

起床后叠被子,吃饭后会洗碗筷,清扫屋子,会使用洗衣机,会按时睡觉,对人也变得有礼貌了……

他的爸爸妈妈对玛丽佩服得五体投地,问她: “你施了什么魔法?让我儿子一个月之内就长大懂事了?”

03

这些话出现的频率太高了:

你必须给我买这个玩具,要不然我不吃饭”、“你必须给道歉,要不然我就离家出走”。

说来也是可笑,好多的孩子经常会威胁自己的父母,让父母对自己妥协。

而威胁的筹码却是父母的爱,仗着父母爱自己,就为所欲为。

孩子为什么可以威胁父母?是因为父母爱子远远超过孩子爱父母,所以可以毫不顾忌。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希望父母可以霸气的说出:“孩子,我不欠你的,爱你,是因为你是我们的孩子,但不是你威胁我的理由。

你可以选择不吃饭,但你饿的只有自己,你也可以选择离家出走,但是你再也遇不到比我对你更好的人,没有人会比父母更爱你。”

父母爱子,但不是孩子威胁自己的理由,希望所有的父母面对孩子不是一味的妥协。

父母爱子,并不是孩子过度索取、威胁父母的理由。

所有的父母都应该有这样的想法,我们不欠孩子的,我们爱你只是因为你是我们的孩子。

知愈心理咨询专注您的心理健康,为所有的情绪提供一个温暖安放处,让您从心遇见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