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赞我(zaneds.com)独家冠名】
前两年开始,我与一位会种菜的同事搭档种菜,在单位中门附近的花坛,和院墙边的一小块空地上种菜。种菜要挖地、下底肥、撒种、浇水、锄草、松土,有时还需要移栽秧苗、打农药。
跟他学了一阵子,除了给菜打药,其它如挖地、锄草、浇水、移栽秧苗等的活,我都不在话下。从播撒菜种下去,到开始收获,少则一个月,多则几个月。在等待它们成熟的过程中,我能做的,唯有细心打理,精心照顾。
虽然打理菜地的过程确实很劳累,但一看到绿油油的菜蔬生机勃勃的生长在我面前,内心便只有满心的欢喜,身体的劳累早抛诸脑后了。
因为办公室离菜地近,我时不时可以去菜地遛一圈。看着自己撒下的种籽,种下的秧苗,一天天的发生着变化,心里美滋滋的。到了收获的季节,更是心花怒放,看着菜一茬茬地长出来,除了自己带回家,还会送些给同事朋友邻居们分享。
以前我的办公室就在菜地附近,一抬脚就可以去看,发现秧苗死了会及时补种,菜地长了䓍赶紧拔掉,所以菜地打理得很好。
后来我调了部门,办公室在楼上,离菜地也远多了,我与菜地的联系不再那么紧密。正好搭档种菜的同事今年上半年也很忙,我们俩个人慢慢地都疏于管理菜地,年初撒了很多菜籽的菜地很快便荒芜了。
看着昔日干干净净的菜地长满了野草,稀疏地长着一点点青菜,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曾几何时,这块我们辛辛苦苦开辟出的菜地,因为我和同事精细地打理,种出来的菜蔬像一道风景一样,常常吸引路过的人驻足欣赏。
上个月,同事终于闲了下来,他抽空把菜地周边的杂草清除干净,然后我和他约着把整个菜地都撒上肥,重新把地都挖了一遍,撒上菜籽。吸取了教训,我们对这一季的菜都很上心,每天都会抽空去菜地巡视一番。
经常给菜地浇水,松土,除草,很快我们的菜地又恢复了往日勃勃的生机。中秋节前,我摘了头茬的一些小白菜回家,做汤或下面的时候,放一点嫩嫩的、绿油油的小白菜,味道鲜美无比。
过完中秋节来上班,我们种的韭菜、大白菜、芹菜、香菜、萝卜、豌豆、茼蒿、莴苣都长势喜人,过不多久,有些菜就可以上餐桌了。
种菜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一偷懒,便会前功尽弃;但是只要我们稍微用心一点,它又会带给我们丰厚的回报。
在某些方面,种菜和写文章有些类似。种菜前需要把准备工作做足,挖地、施肥、浇水;而写文章前,先要学好语文,多看书,多积累各类知识。
种菜和写文章一样都需要默默地耕耘,细心地去打理,尤其是应该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行。有些人写文章在某些平台发表,最开始是半月一更,然后一周一更,再到三天一更,逐渐开始日更,经历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后,写作能力常常会有很大的提升。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写作瓶颈。不知道写什么好,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写出好作品,对自己的写作能力会产生怀疑,变得不自信,进而失去写作的兴趣。其实这种时候,我们更应该逼自己多看多写,哪怕写得不够好也不要紧,重要的是坚持练习。
遇到写作瓶颈的时候,我们不要轻言放弃,因为那个时候,可能就是黎明到来前的黑暗时期。只要我们一直保持对写作的热爱,不停地看书练习,不断增强自己知识的积累,以及文化的沉淀,然后再倒逼输出,找到那种不写就心痒和手痒的感觉,到了那种时候,离下笔成文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