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七班的班训:不抄不蒙不糊弄
身为教师的我们经常教导我们的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老师也要做到诚实,我们如何努力做,才能让身为学生的我们明白做人做事做学问都需要诚实,做到不抄不蒙不糊弄呢?
[if !supportLists]第一条,[endif]身为教师,要诚实。
[if !supportLists]第二条,[endif]走到学生身边和他们在一起。
要想让孩子们说出我不知道,首先要让孩子们放心,不知道很正常,然后勇于提问真的很酷,这很勇敢。
开学两个星期,在办公室里听到各个任课老师反映,小泽同学各科作业能交上,但是这个错字和书写,甚至很多很难的问题也写上了,很明显,抄的,甚至有个别题目因为抄得太快还写错行了。之后,我留意到,课上的他不说话,课下的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这还是一个男孩子。不由得让我为这个孩子担心。
小泽同学是我们班一名待优生(有待优秀的学生,他们大部分是小升初时成绩便不高,自卑,自控性差等),数学最简单的乘法口诀也经常搞错,但是这是可以通过勤奋努力弥补的,在我看来他的学习能力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小学六年的垫底成绩,让他彻底丧失了对自己的信心,“习得性无助”最可怕的是通过长时间成绩的打压,使得评价单一的父母只能看见孩子少得可怜的分数,但是孩子的能力却视而不见,更可悲的是我们的孩子,在小小年纪,便对自己只有否定,这种否定使得我们的孩子课上不敢回答问题,做题畏手畏脚,看见老师家长便是厌烦和苦恼,他们对学习两个字反感,因为留下的都是错号和批评,甚至是挨打,没有良好的心理体验和实践感受,想到的只有痛苦,如何让能爱呢?但是作业还是要交上,只能通过“不正当”手段,或者说不正确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身为教师,我们的学生水平如何,我们又何尝不知呢。问题的症结便在于,教师要学生交作业,但是学生压根不会,写不出。我们要求对学生学到的程度要求远远高于学生学习的水平层次,或者对待这部分学生我们的要求过高,所以有时候真的不应该把抄作业的帽子扣在我们学生的头上,那么这种问题怎么解决呢?我的看法,在课上。小泽同学的改变便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一次课间,我故意做到他同学的空位上,好多同学凑上来,我跟他们讨论最近数学在讲什么?然后班长说:不等式。这时一个同学拿着一个题来请教我。我打量了题目半天,然后问问题的同学:“这个题问的好,”看看他,瞅瞅看着的同学,接着说“因为我也不会”,周围的同学一开始错愕了一下,然后接着哈哈笑起来,坐在我旁边的小泽抬起头看了我,可能想老师怎么也不会,这个题估计很难,接着把头埋了下去,欢笑似乎属于我们,虽然离他很近,但是他却离我们很远。
我接着问,谁跟我说说,怎么做?班长接着说一句口诀“大大小小无解”,这下直接给我说懵了,“什么?什么意思?”之后旁边有个同学跟我解释了,我假装没明白,并接着大声说,不会的都听听,也学学。这次,小泽冲我们的方向瞄了过来,真好,他注意到了!
解释完毕,我故意大声说,诶呀,真厉害!我是真不明白,老师也是有不会的,所以你们不会很正常,但是抄袭完全没有必要啊!问题并不代表你是“小傻子”,反而会在这个不敢问题的环境里,看着非常的酷~你们觉得呢?
大家想了想,是!
之后我单独把小泽叫出来,轻轻拍拍他的后背,微笑的跟他说,刚才的问题你听懂了吗?小泽说“好像听懂了。”“那再给老师讲一遍吧”“啊?我只会你问的那道题”“那这是真的明白吗?”沉默。我鼓励他去问数学老师。
从数学老师那里回来,我看着他很欢快,我问他,问题可怕吗?
小泽摇摇头“不可怕“。
之后我要求他每次在课上听明白了举右手,没有听明白就要问或者举左手,及时记录,每日做一个题目。坚持了一个月,突飞猛进说不上,但是最起码,他在属于自己那个维度里,对数学这个科目有了喜爱和坚持。
孔夫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大智慧。
不抄不蒙不糊弄,说的很简单,但是真的做到这样简单明了的事情,要放下自己信口开河想要蒙混过去的心理,不为他人眼光和评价,能看到自己突破自己的诚实,便是我们摆脱自己懦弱的一面。
只管说“不知道”,是诚实的表现,也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的表现,这在某些方面恰恰是自信的表现。一个人在失去了自信的时候,容易为自己找到很多借口,这其实是逃避行为,这一点,我们需要为孩子们讲清楚,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