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对人,如双手对陶泥,塑造成什么就什么,不容抗拒”
——亦舒
不得不说,此番话有种深深的无奈夹杂其中,就好似命运的齿轮只会往前走,后退对每个人来讲,尤其是没有背景的人只是痴人说梦。
读亦舒的小说《我的前半生》,不仅可以说是一个圆满的结局,甚至还是一个动心的故事,就好像一个女人,倘若婚姻失败,离了婚再嫁一个好男人,在大部分人眼里看来似乎就成功逆袭了 。但是光凭离婚这一点就足以见到书中的“子文”定不是个一般女子,最起码,她有足够的勇气,选择放弃失败的背景,鲜衣怒马的离开。
而与之类似的,对于每一位没有父母背景,穷的只剩梦想的我们来讲,能拿的出手的也只能是不回头瞻望的勇气,还有一份独自打下江山的心。
1.
但其实,大学到底有没有用,只有经历过大学生活的人才有资格说,当然有关读书的回答,更是一样。
《超演》中的一位北大才女在参加其他节目的一次演讲中,就曾提到了“读书有没有用”的问题。她拿身旁已失去读书机会的亲戚朋友说话,来为自己如今虽然高学历但没他们懂赚钱的等等心情伸冤。她讲读书带给她了更宽阔的视野,带给她有摆脱贫穷自卑的勇气,更有着“我虽然需要钱,但我又特别不在乎钱”的大度及心境。
在这个几乎是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能够沉下心来死守初心并为之奋斗的人也随之少之又少,他们大抵都是需要着极大的勇气及决心的。因为在你的身边总有着一些想要急于成功的人或者是短暂通过某些体力劳动获取金钱便否定接受继续教育的人,你的思想可能会因为这些而随时摆动,一时迷茫不已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还有价值。
那么我只能用杨绛先生所讲过的那句经典——“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来回复你了。
我想说,对于每一个知识匮乏且贫穷的我们在如此快节奏时代下督促人票子梦想一起抓的大势,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一颗初心,尽量的不让自己的天平倾斜,成为自己愈发讨厌的自己来。
2.
夜深人静的时候喜欢拿梁文道先生的《一千零一夜》充一充电,那时候就会发现读一本书的趣味在哪儿,当时的年代和颠沛流离的爱情就会让你感觉现世安稳的一种幸福。
我喜欢这种娓娓道来的讲书方式,尽管之隔屏幕,但却是种美妙的聚会,以书会友。以书会友,仿佛是当时每一位志同道合人的相处方式,无关乎背景,只与才华挂钩。比如鲁迅,比如萧红,每一种相同兴趣的举手投足总能换来赞赏。搁在如今,更是如此。
大一暑假,被推荐到电视台实习,同时遇到了一群相见恨晚又有趣的队友,我们天南海北住到一个仅有一居室的小旅店,每天忙着拍片、忙着宣传、忙着过我们鲜衣怒马的青春。
因为多年之前我曾憧憬,我会有一个年龄段忙于我热爱的工作,无论外景还是聚光灯幕后下的“渺小英雄”,甚至还有一个载我们启程看路灯倒影的夜车,目的地就是一场场活动有我的一部分。
事实是,不用多久我就开始在一辆不大不小的面包车上被自己感动坏了,因为这一切的收获仿佛是一场不期而遇,在最美的时光遇上恰逢其时的自己,而这一切,无关乎背景,仅凭实力你就可以做到。
生而为人,若真如《圣经中》讲的那样被上帝捏塑而成生来就被定性为“有罪之人”、一个或许富裕或贫困的背景、一个聪明或是不太灵光的脑袋等等,那么,你就更不应该被定性,甚至是被贴标签,成为自己所违背的初衷的人群。
因为唯有读书,不忘初心,甘愿做那个不服输的自己,才会帅气地与过去告别,留下鲜衣怒马的背影示众。
好久没有小清新的美文了
兜兜转转好像这样子的风格比较能被大家接受
我是小歌,可爱依旧,爱你们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