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开示:立夏进入五台之意义,清凉山不单指外在的清凉,更要内心清凉。
师父为这十天立三条规矩,一是来去自由;二是无论寺院还是行脚,都不准大声喧哗;三是入寺必领遵照寺院的规矩。
师父给此行之群命为“五台行者众会“,强调一要做个行者,二是 “众会”,大众海会之意,出自华严普贤行愿品。
从五台县到豆村行25公里,今天行脚一直走在前面,体力恢复得很好。今日行脚人数六十余位。师今日晨与众共修和开示,晚上又作了开示。下午观瞻国宝单位“佛光寺“,其主殿为中国现存最早(唐代)砖木结构建筑,其雕塑壁画之精美庄严,尤其是明代的十二伽蓝,很有特色。
随师五台行脚日记
2018.5.5
今日5:00出发,从五台西口入山,末学为引导之一员,行脚5公里至五台寺,此寺创于明代,供奉之龙王以灵著,为文殊化现,因太早而寺门未开,先在三门外诵仪轨一座。门开后入大殿礼拜毕,再诵仪轨一座,遇天洒甘露几滴,得寺主热情接待供斋,老师太并与出家众结缘。行5公里至东会村休息,师为众开示法要,继续前行,又歇一次,进入古文殊寺(福圣寺,在伏胜村),安排好住宿后天雨,下午大雨。
10点左右到寺安顿后,师召男居士开示法要:
做人、学佛要放得下,才能提得起。休息时就休息,休息就是要将自心放下来,行脚途中休息时一个双肩包怎么安放,可见其内心的状态。
一个团队就是要有阵有势,每个人都要融入到团队里去,学佛人千万不要学得怪兮兮的与众不同,如果如此,便是作怪。
结缘也好,供养也好,都要用心去应,不嫌不择。
今日从豆村镇走了16里路,挂搭于古文殊寺(敦煌壁画中有),寺方非常热情,六七十人的团队按待得很周到,还为一行准备明天4:30的早餐,很感动,佛门法谊虽淡却真,文殊寺真道场真道人也。
午斋临食仪唱诵时,竟哽咽而不能唱,莫名溅泪不止。午后同寝共修一座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