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3日一觉醒来,发觉铺天盖地的新闻在发酵:IBM收购了我们,巨变突如其来。
媒体开始大篇幅地预测:这次收购案,中国公司将何去何从?预测里并且明确指出,完成这次并购案,IBM将放弃中国的培训与猎头业务,一时之间各种消息纷呈直上,人心惶惶。
随后的几天,员工很快接到了各家猎头和同行的电话,不管在上海还是苏州公司,所到之处都能看到员工或躲在会议室,或到公司楼下,接这样的电话。虽然公司很快出面做了一些应对,但依然无法平息收购带来的震动。
很奇怪的是,我对这次事件的印象并不深,可能因为老板并没有让我介入太多。也可能作为一个业务负责人,不管是客户还是员工,都是一手一脚打出来的,中国又处在一个很好的经济发展周期,总觉得不管怎么变,自己都是有机会的,收购并没有带给我多大的恐慌。
现在想来,还是年轻,这次的变化,足够冲击和影响我的职业生涯,还有财富积累。毕竟如果全球总部还在,这10年过去,就凭美国总部当年每个月给高管的股份,今天也可以过得相对轻松了,至少可以提前退休了,哈哈。
印象最深的反而是,老板找我们3个核心高管,在外面酒店开会,大意是摆在我们前面有两个选择:
1.被收购,会帮我们争取,至少在IBM保留我们两年副总裁的身份,两年后何去何从,未知;
2.选择独立出来,回购股份,公司再出发。
同事问了老板:
“老板,你怎么决定,我都支持。”
“这次事情太大了,我先不说自己的决定,大家先想想。”
最后的决定是公司选择回购股份,独立发展。
我想会义无反顾支持这个决定的原因是:
中国的员工和客户,是我们一点点积累的,不害怕失去总部的庇佑,也不害怕从头开始。
相信老板的判断,相信他的方向感和领导力,过去的合作是最好的证明。
还年轻,才35岁,想折腾。
随着我们的决定,老板开始了很长的谈判拉锯战,这个我其实都不知道。
我已经撒开了腿,继续冲刺我们的业务了。从2008年9月合资到2012年收购案后,这一路确实增长很猛,业绩翻了5倍之多,这里面有外资介入的原因,更是因为中国市场的蓬勃发展,这势头还在,我们选择顺势而为。
这一年公司所有预估的可能会出现的负面情况,几乎都没有出现。随着并购案的推进,仅有一位总监级离职,这与预估的40-50%管理人员离开,差异巨大,至今我们都很好奇,为什么这么大的变革,大家都没走?
这一年公司业务依然实现了增长,虽然仅增长了9%,也是我在公司近20年,增长率最低的一年,但在大风大浪的日子里,能够保持增长,也是至今让我好奇的。
年底我去参加美国总部年度管理层会议,这也是并入IBM前的最后一次了,还都是自己人。晚宴设在了迪斯尼,我因为时差关系,一睡不醒,直接错过了,可能心里也排斥那个陌生的地方,巨变的环境,夹生的英语,冷餐会,索性就躲在酒店里,补了一觉。后来听说现场有人笑有人哭,毕竟有人拿着高额的股票回报,实现了财富自由,人生得意须尽欢,而有人很尴尬,纳入IBM体系后,是不是还能保持原来的职位和团队,一切茫然未知。
听说大老板也哭了,据说他并不愿意卖公司,他对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还有很多的梦想要实现,只是因为股权稀释得太厉害了,大部分股东想卖,他失去了控制权,也失去了自己的公司。这个聪明睿智且勤奋,经常全球各地飞,每天只睡4-5个小时,还是神采奕奕的人,在那一刻,心情多少有点复杂吧?
很多年后,他再次来到了中国,穿着一件绿色的毛衣,看上去又年轻又精神。才知道,他拿着巨额资金,到处做投资,日子过得逍遥又惬意。我当时就在想:
“如果当年没有卖公司,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是不是依然忙得全球各地飞,还能如此精神抖擞吗?”
所以,人生,到底什么选择是对的?
就像有时候我们和老板开玩笑:
”当年要是你也索性卖了,说不定也是拿着巨额回报,过着到处投资的日子......"
也许,因为未知,才变得有意义,让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