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首页上关于农村孩子是否应该多读书的争论,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忍不住想要说点什么。 首先以自身经历为主导,简要分析一下城乡孩子差距的由来和表现。
一、 生活环境与视野
城市中的小孩从小就被教授普通话。且不说日常中较少接触村头集市中互相问候对方祖宗的对骂,生活的环境一直较文明,也不说从功利的角度来看,从小学习普通话对语文读音有不少帮助,单说从高中到人人说普通话的大学,农村孩子的拘束新奇与城市孩子的淡定从容之间的对比便可见高低。生活环境的差距也体现在很多方面。没在咖啡馆里喝过咖啡,不知道种类差别及喝法;没见过多少时装大牌,随便穿着一件没品的衣服;没看过几场电影,永远谈不出什么观后感及评析;没有走出过所在的省份,对大千世界一无所知;不太懂得规划生活,没事时也只是追剧打游戏聊QQ……
也许会有人对此不以为意,这些东西早晚都会体验的。然而,环境差别带来的却是生活习惯和品位的差异。不懂认真生活,在巨大的压力卸下后,在不少同龄人为梦想积累原料或者背起行囊出发的时候,把大把的青春岁月浪费在聊天、没营养的电视剧和游戏上;不懂享受生活,在其他人聊电影、旅游、美食、兴趣爱好时,发现自己一无所长,插不上话题,自卑的情绪在肆意生长。这些,都导致了气质上的差异。毕竟,见过了夜晚海上的大风浪,才不会对每季涨潮心生畏惧。所以,不难想象,在经历了更加艰难和枯燥的中学时代,进入大学的农村孩子们更容易过度放松,又因为条件的局限无法一展拳脚,四年时光碌碌无为,在就业时被迫选择回到家乡。不可否认,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归咎于从小视野的局限。
二、 学校条件与经历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城市与农村最大的差别应该在教育水平了。这也就是很多家长绞尽脑汁把孩子往上一层次的学校送的原因吧。以我在某省会城市的小表妹和我的对比来简单说明一下。小学就有选修课,中药针灸、手工作坊、软笔硬笔等等就看小孩喜欢哪一个了。从小的班干部竞选,跳蚤市场,卖报助学,全家组班野营烧烤等等更不必提。再看一个县级的小学,有的老师甚至上课不讲普通话,班干部全凭班主任指定,为了安全几乎从不组织郊游,课余活动少得可怜。初中、高中这种差别则更加明显。当农村孩子说着蹩脚的英语,看书本上的李华和他的外国笔友写信时,城市孩子去外国学校交流,已经有了一个货真价实的外国朋友;当农村孩子面对物理化学课本上的实验只能死记硬背,鲜少有机会接触时,城市孩子早就在实验室中得心应手;当农村孩子日夜苦读,牺牲掉读书运动时间备战传说中改变命运的高考时,城市孩子在学生部门驰骋举办着各种活动,在操场上奔跑享受着汗水与青春;当农村孩子拼命三年,即便被寄予很大希望的第一去了上交时,城市孩子所在的名校每年清华北大上榜人数又有多少?教育水平的差距让不少在某些方面有天分的孩子泯然众人,经历上的差异则更易让人眼界狭窄。
于是到了大学,我才显而易见感受到了那种差距。高中完全死读书,班干部担任、组织活动经验几近为零,更不要提面试什么的,于是大学军训结束后不久在各组织招新中铩羽而归,面对周围同学的部长,主席啥的可谓难以望其项背。一路成长接触东西少,坦白来讲,同学们关于电影、书籍、明星、音乐的见解完全插不上嘴,甚至不能全理解。对一个初到大都市,在过去十多年中凭成绩一直自我感觉不错的人来说,这种失败的不能理解的孤独难以形容,却一点点吞噬着内心的某个角落。城市与农村在娱乐和精神上全方位的落后才慢慢体会到。面对那种有各种特长,表现优秀,独立自主的男男女女,可谓凉由心生。
差距说完了,那么,再回到最初的话题,农村孩子应不应该多读书呢。我是一个中立派,或者说相信每个人都会做出符合自己的选择。对于我前面所说的高考过后认为从此高枕无忧,四年混日子的人来说,偶尔一段时间的多读书很容易陷入自我批判的状态,就像鲁迅先生所说,在一间着火了且被封住的屋子里,一个熟睡的人突然醒来。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可能会对社会产生偏激的不满,当然,之后也可能会得出农村孩子还是不要多读书的见解。要知道,一个读书很多的人,是不会容忍自己在相对落后的小地方的,毕竟,那儿有的是安逸而不是奋斗。所以,若一个农村孩子有打从心底的坚持与雄心,他是一定会选择多读书来为自己积累的。因为,未来靠的不是标签,而是实力。这是可以通过努力追平的。关于那个争论,大家该怎么做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最后要说明的是,显然并不是所有的农村孩子都不够优秀。周围便有这样两个朋友。一个女孩,长得并不好看,但性格超级好,同样是高中成绩好的孩子却依旧懂的好多结识很多人,在与人相处方面做的很出色,所以喜欢她的男生也不少。另一个男孩,通过了两所学校的自主招生,性格活跃,很容易获得老师导员等的喜爱,担任了不少职务,电脑方面的表现出色。
写完这篇文章已经从最初的只想吐槽变成表达自己在某些问题上的看法。在当下这个时代,农村与城市之间存在差距不可避免,我们却有权利选择。愿想要过平淡安稳日子的人对此文一笑置之,预祝未来一切安好;祝有凌云壮志的农村孩子能明白差距在哪,还有这些差距终有机会通过努力消除,同在路上的不止一个人,再坚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