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 中国社会特有的乡土伦理体系探析(3/6)

《家族》

一、问题的提出

本章开篇提出了别人对于差序格局的问题,举出了关于中国乡土社会里没有团体的疑问,家庭、氏族、邻里、街坊、村落,这些不是团体是什么?作者对这样的说法进行了辨析,认为他们用同一名词指着不同的实体。提出了两点内容。

1、中国乡土社会中不是没有“团体”,一切社群都属于社会圈子性质,譬如钱会,显然是属团体格局的

2、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差序格局和社会圈子的组织是比较的重要。同样的,在西洋现代社会中差序格局也是同样存在的,但比较上不重要罢了

通过这样的阐述,在概念上把这两种格局和两种组织区别出来,可以帮助我们对社会结构获得许多更切实的了解,免除种种混淆。

二、家庭社群

根据这套概念能够解析中国乡土社会中基本社群——“家”的性质。

在人类学上家庭的概念有明确的界说:这是个亲子所构成的生育社群。亲子指它的结构,生育指它的功能。

家庭社群是暂时性的。学校、国家这些社群并不是暂时,虽则事实上也不是永久的,但是都不是临时性的,因为它们所具的功能是长期性的。家庭既以生育为它的功能,在开始时就得准备结束。抚育孩子的目的就在结束抚育。

三、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家族概念

中国乡土社会中,家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这社群里的分子可以依需要,沿亲属差序向外扩大。构成这个社圈的分子并不限于亲子。但是在结构上扩大的路线却有限制

家族在结构上包括家庭;最小的家族也可以等于家庭。因为亲属的结构的基础是亲子关系,父母子的三角。家族是从家庭基础上推出来的。但是包括在家族中的家庭只是社会圈子中的一轮,不能说它不存在,但也不能说它自成一个独立的单位,不是一个团体。

在中国乡土社会中,不论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都可以利用家族来担负,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为了要经营这许多事业,家的结构不能限于亲子的小组合,必须加以扩大。而且凡是政治、经济、宗教等事物都需要长期绵续性的,这个基本社群决不能像西洋的家庭一般是临时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