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犹如此》读后感
今年1月10日左右看了几页《树犹如此》,五一假期又重拾接着看,用了20多天才看完,蜗牛都比我爬得快啊。
这本书有三部分,分别是至念真情,文学不死和关怀艾滋。
明明分享过该书第一篇同名散文《树犹如此》,我没审出它的美。看完第1部分的时候,我写了自己的疑惑。
“散成这样,跟我的流水账也没啥区别啊,就是记录日常生活。为什么他的文章能称为大家之作,能上报,能出书,能有人买单?”
5月11日,明明回复说我书读少了,读得太少了。
然后,我继续读书《树犹如此》,我这样的蜗牛速度,书本的内化效率也低。
记得李尚龙分享过的读书细节之一:“一本书不要超过一周读完,否则时间太长的话容易读了后面忘记前面,造成无效阅读。”
回顾这几个月的马拉松式阅读,效率低。
第三部分关怀艾滋都是最近几天看的,让我对艾滋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佩服白先勇等文学尖兵的文字关怀。
同时让我想到了第2部分的文学不死。这部分讲了很多在文学界、艺术界大咖的故事,涉及到的很多书或杂志,都想去看一看。
比如现代文学、牡丹亭、古典小说史、《王祯和的小说世界 》 ……
看每一篇都特冲动,感慨白先生怎么能把流水账写得这么吸引人呢?等看下一部分,情绪又被下一篇带动了,这就是白先勇写文章的功力吧。
白先生分析书,推荐书的时候,增加了很多自身的感受,我自然地被带入到了文字中。这就是明明说的,要多读外围的的作品来填充读后感,给读后感加持吧。
现在都不想读下一本书了,有些累啊,更不用说有质量的读后感了,呜呜……
2020.5.22风飘啊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