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节的主要内容主要是讲述如何在写作前积累素材。我们都知道,写作的时候如果言之无物就不会让读者喜欢,就没有阅读量。怎样才能写出言之有物的内容呢?这就需要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会积累素材。这里,杨主编介绍了四种积累素材的方法。
第一节 感受法积累素材 (每时每刻的感知都在积累素材)
写作一般都不会是灵光一闪就写出一篇好文章,它需要写作者日常的积累素材,才能写出洋洋洒洒的大篇文字。写作的素材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素材,就是用亲身感受获得的素材、采访素材和日常笔记素材,另一种是间接素材,包括读书笔记和快速查取得素材。这里所要讲述的感受法素材,就是直接素材中的感受法积累素材。
感受法积累素材,主要是通过人体的感知,亲身感受。我们眼睛里看到的场景通过文字的描述,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触。那么,靠眼睛来搜集素材具体是如何做的呢?
一是看主体,就是你要描述的那个人,你要记住他的样子,穿着打扮,当时的状态才能如实描述。二是看环境,事件发生时的时间,地点,周围的人,环境等。三是看人物的身体语言,细微的肢体动作更能传达一个人的真实反应。
用耳朵来记录信息,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周遭的环境声音,二是因为某种声音产生的感受,从而有感而发。为了积累素材,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耳朵,让耳朵能更敏锐的感知。环境辨音可以让耳朵更加敏感,写作中,加入声音更能让文章增色。
通过声音产生某种感受,就像是你听音乐,会产生悲伤,难过,喜悦,兴奋的感受一样,这种感受写下来,在适当的时候加入到你的文章中去,会让你的文章丰满很多。
鼻和舌也可以帮我们找到更多的写作素材,因为气味和味道很多时候是直通内心感受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舌尖上的中国》,我们通过闻气味,品尝味道,然后内心产生“情”“意”,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这就积累了素材。
身、意强调由感知到想法的思维过程,这也是积累资料的高级形态,因为知觉和思考更加接近文章最终呈现的形态。那么如何靠身、意趣搜集素材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倾诉。通过即时快速倾诉,记录下情感、情绪最喷薄的状态。可以想到一点写一点,这样就积累了很多的碎片,这些感知碎片就是写作的第一手素材。
第二节 采访法积累素材 (通过采访,获得一手信息)
这一小节主要讲述的就是通过采访来搜集素材。我们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新闻采访,这种采访搜集素材的方法也被广泛应用。所有的采访都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准备模块、采访模块、整理模块。
准备模块主要是在采访前做的准备,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做采访清单。把采访前需要准备的项目一一列举,然后逐条检查。
采访模块,采访并不是只问问题就好,还有两个更重要的工作,一是观察细节,观察被采访者在这个过程中的肢体语言,情绪,二是采访挖掘,要结合现场的情况,增加追问,寻求解释等的额外要求,引导被采访者沿着某种叙述逻辑提供完整的资料。
整理,采访出来的资料需要在整理,排列出素材的顺序以及内在的逻辑之后才能使用。整理采访资料可以从两方面,一是采访录音的整理,需要把录音还原成文字,尽量保证文字的准确性,也要保持上下文的关系;二是笔记整理,需要对内容进行补充,尽量丰富完善。除此之外,还要对内容进行核查。包括内容的准确性核查、前后对比核查和相关资料核查。最后要对交叉内容进行梳理。
采访时快速、系统获得信息的手段,在写作中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第三节 笔记法积累素材 (做笔记,是写作的基础功)
我非常赞同作者说的那句话“读写不分家”,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阅读不但可以熟悉别人的写作套路,还能将学到的知识、概念在自己写作的时候借鉴。做笔记,分为日常笔记和读书笔记。
日常笔记不一定是每日都记的“日记”,它其实就是抓住转瞬即逝的某个感悟、小冲突或者是突然间冒出的思考。可以是记录几句话,也可以是某个感悟的发散。日常的笔记本身是一种简单的写作练习,也是在为写作较为复杂的文章积累素材。做日常笔记的方法也简单,就是“随时随地法”。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有任何的想法都要赶紧记录。现在手机也很方便,可以打字也可以语音输入,回头再整理。
读书笔记是写作的间接素材。做读书笔记,有三种方法:摘要法、感触法和延展法。
摘要法就是摘抄文章中的句子,段落,方法,图表等,也是把书读薄。感触法就是记录下针对书本内容的感悟,包括注释、对书本内容的理解、延伸阅读提示、发散思考等。一种简便的感触式读书方法就是“三栏笔记”(如下图)。延伸法是对学习的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是在看完一本书后写的一篇读书报告,一篇书评。
做完了笔记之后,最重要的还是对笔记的整理和应用。用好笔记要比记笔记更重要。首先是归类,做好整体分类,然后是给笔记加索引或者目录,把重要的内容特殊标记出来。重复的整理和学习笔记有助于加深印象,之后使用的时候也能更加顺手流畅。
第四节 利用网络快速积累素材
随着网络的发展,利用网络来搜索资讯,积累素材更加的高速便捷。如何快速的搜集素材,有两个方法:搜索引擎和内容工具。
搜索引擎是我们最常用的网络工具,可以搜索到知识素材、意见和趋势。另外就是内容大数据。内容大数据是对媒体里的各种内容进行定量分析,对同类的内容进行分类、汇总,给出相关的趋势分析,并提供话题热度、内容关联度、舆情、阅读人群构成等数据。
找资料的方法一定要多元,网络虽然迅速但是内容真假需要辨别,可以当作临时抱佛脚的方法,但是不能当作唯一的方法。
以上,就是这个章节所有的内容,寻找素材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有用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想要写出好的文章,也要多看多读多学习,希望这章的内容能对你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