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候爹亲大人的朋友给我买了一套青少年百科全书,爹亲十分小气的把它扣在了自己的书架上,说是考了年级第一才给我看,然而小学并不排名次,爹亲说,那你就考满分喽。于是我每天盼期末,像儿歌里看兰花草那样一日看三回,无奈那套书有塑封,我只能每天大尾巴狼一样踩着凳子垂涎它,终于等到期末考试结束,语文满分,数学99,我朝老师打听了半天,左右没听说谁考了双百,就死皮赖脸的和爹亲磨来了这套书。直到工作教书我都以为一个孩子梦寐以求的东西一定能让他/她有对学习的无穷动力。
不过现实并没有那么美好,刚当老师时,我特别希望能调动班里孩子的学习热情,自费买了许多奖品给班里的学生,虽然家长和学生都大为感动,但一学期下来,成绩进步也并不明显,虽然进步并不能一蹴而就,然而辛苦的付出收效甚微对于年轻教师而言实在是个打击。家长也给我反应过类似情况,出国游,OPPO R9,变速车这样的奖励都调动不了孩子的学习动力,老实说这样的条件我都觉得诧异不已,当年被一套百科全书就吊着考年级第一我还真是too yang too simple.有得学生甚至对我表示这些身外物我都不想要或者如果这些东西需要考好才能得到我宁可不要时,我觉得十分困惑。真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好少年啊。
这个困惑直到我看到Lepper(1973)的一篇论文才得到解答,文中提到一个十分有名的实验,参与者都是在平时自由玩耍时会花许多时间绘画的学前儿童,他们分别被实验者要求绘画。其中一些儿童被告知如果他们画的好,就可以赢得一张证书,在他们画完以后,这些儿童被告知画的不错并得到了证书。
第二组儿童并没有被提前告知会获得证书,但在绘画后,他们也得到了同样的反馈和证书;第三组儿童既没有被提前告知有证书,也没有获得证书。两周后,当实验者再次观察这些儿童在自由玩耍时花费在绘画上的时间时,发现第一组期待奖赏的儿童相较于实验前在绘画上花的时间更少了,绘画质量相较于其他两组也有所下降,而二三组的儿童在绘画时间和绘画质量上并没有太大差距。
之后许多实验者都反复证实了这一观点,给本身喜欢做某事的人们提供奖励会破坏他们的内在动机并降低他们完成任务的乐趣。在经济发展迅速物质并不匮乏的今天,想要通过物质满足孩子并不困难,然而对于本身喜欢学习的孩子,家长提前告提供怎样的奖励会降低孩子的内在动力,破坏孩子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对于学习成绩欠佳,学习动力不足的孩子,通过物质满足鼓励孩子也并不是个好方法,如果物质诱惑起作用,那么下次如果期待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势必要提供更好的,更具诱惑力的物质,即使这对家长本身不是负担,也丧失了我们鼓励孩子学习的初衷。对于奖励并不感冒的孩子,家长的奖励对他们毫无影响,还会更加降低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合适的鼓励孩子呢? 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热爱学习,主动学习并提高他们的内在动力。所以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并对下一次学习充满期待才算达成目的。而在鼓励孩子这一方面,家长可以做到:
真诚而不吝啬的表扬
所谓真诚,就是要从你的角度认真观察,当你真切感受到孩子的进步和努力时,给予他表扬;而所谓不吝啬则是即使这个进步微小,但对于孩子,这是他攻克难关的一个转折点,作为家长,尽管可能没有达到你预设的成果,也不要吹毛求疵,应当认真的表扬你的孩子。表扬两个字听起来简单,但其实是个技术活,贵在拿捏得当,情意相通。并不是孩子所有点点滴滴的进步和优秀表现都值得家长的大肆赞美,孩子的内心十分敏感,所谓人小鬼大,如果你的表扬敷衍不真诚,很快表扬对他而言就没有什么鼓励作用,就像家长平时的唠叨一样,左耳进右耳出。情意想通则意味着家长对自己孩子了解,当他取得进步希望你给他一个拥抱,或者他受挫伤心需要你的鼓励时,恰当的表扬和沟通不仅可以增进孩子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改善你们的亲子关系。具体做法因孩而已,大家自己参悟。
意外而惊喜的奖励
这一点又回归到了我们的实验结果,大家应该注意到,第二组没有提前告知有奖励的儿童,尽管获得了奖励,绘画的热情和质量也并没有减少。所以当你抑制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想要用奖励或者物质表达对孩子的爱和鼓励时,请记住,不要提前告诉他,不要把奖励变成孩子努力的理由,一份意外的惊喜不会破坏他们的内在动力,还可以改善你们的亲子关系。
创新而有意义的学习
家庭教育也是孩子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许多国内外研究都证明,父母参与度在家庭教育维度的参与对孩子的学前准备和学业发展有很大的预示作用。Bronfenbrenner的microsystem理论也同样阐述了这一观点。因此,父母在鼓励孩子的过程中可以着重相关方面的培养。例如假期陪孩子参观博物馆,去图书馆阅读,通过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孩子树立学习的观念,增加孩子的阅读时间(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为孩子提供高质量的陪伴。
最后总结一下,鼓励孩子,让我们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比起家长给他们物质满足,走心的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更有助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