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从上周决定重新开始练字,每天都会写上几页,厚着脸皮发给老师。说是厚着脸皮,是因为我其实早已经过了规定授课时间,但是中途我放弃了,导致我自己漏掉了一些课程,也少了一些练习。
我现在重新想要捡起来,按照道理来说,老师可以不再教我。我也“小心翼翼”,唯恐老师不耐烦,告诉老师,我每天练习的结果还是发给他,他得空就帮我看一下,不得空也可以不回复我。
老师耐不住我的厚脸皮,也耐不住我居然每天还坚持写,于是也抽空给我点评一二。
得到老师点拨,更加不敢偷懒,在家只要得空就把字帖拿出来写,有时候不自觉快了,就提醒自己慢一点,把每个字写的顺滑一些。
这些天一直练习单字,老师前天给每个字都点出了有问题的地方,我一一重新按照老师说的方法重新写,难道老师今天给了个大拇指,给我高兴坏了。
但老师又说了,除了单字练习,要开始练习章法了。
什么意思呢,就是不再一个字一个字练习,而是一句话一句话,通过写一句话,练习不同的字的组合,大小远近排片布局都是需要慢慢练习和调整的。
想起来那时候也是练习到这里的时候,感觉这个有难度,继而找了个理由就放弃了。如今重新捡起来,千万不能再在这个地方放弃了。
老师为了鼓励我,给我看了几张初一的学生的作品,写得真是好呀,也真是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写得这一手好字,能够被称为作品。
开始整篇的章法练习,就意味着要放下单字练习的成就感,开始陌生的句子练习。这个过程应该是有些难受的,毕竟也是一次小小的走出舒适圈的经历。
但是如果我突破了这个点,那就是扩大了自己的舒适圈呀。
前年练字遇到章法练习中断了学习,那是放弃;而如今再次提起硬笔学习,再次遇见章法练习,中断单字的练习的熟悉感,这是放下。
原来这就是放弃和放下的区别。
看过一篇文章说:
我们只能放下自己曾经提起的、你已经完成的,否则只能叫“放弃”,而不是“放下”。并且,人一旦提起,就不能放弃,否则只能称为“冲动”,不算真正提起。
但是看这句话,感觉有点绕,今天老师的一番话,让我重新想起了它,并且与我的经历联系起来,实在是有趣的事情。
有时候有些道理,确实要亲身经历够多,才能真正体会。
想来有些惭愧,感觉原先我跟文章的作者一样,是一个既冲动又轻易放弃的人,常常把冲动当提起,把放弃当放下。尤其是有些事情临近,因为自己不敢争取,或者害怕努力了也失败,于是自我欺骗说,自己不稀罕,与自己没有关系。其实是事情还没开始就因为害怕失败就放弃了,却合理化自己是个与众不同的人。
如今写下来,不仅觉得惭愧,还觉得自己可笑,白白浪费了多少成长的机会哟。
关于放下这件事,我最近感受最深的是看的《人生》里的刘巧珍,看这部小说时,让我热泪盈眶的是她,让我肃然起敬的也是她。
文中的顺德爷爷说,巧珍是一个如金子一般的人。
用友人写的文章来说,她是一个被分手的宝藏女孩。
不得不说,全小说最高光也最打动我的桥段,就是高加林和巧珍分手及后面一段。
她面对自己满心满眼的爱人决绝分手的不拖泥带水,被分手后依然热烈生活,转身嫁给邻村马栓,有机会再续前缘却也告诉姐姐,现在要跟马栓好好过日子,不能再伤第三个人。
这样的女孩,才真正担得起勇敢的放下这几个字。
人真正能放下的事,是曾经全然经历,吃过苦、碰过难,甚至走投无路,却仍然一次次地坚持,决不放弃,最后终于苦尽甘来、享受成果、备受肯定的事。这样的事,能潇洒地退场,才叫作放下。
这一段用来形容巧珍和高加林在一起的过程简直不要太贴切。
如果用高加林和巧珍对比,就明显能看出,高加林人生放弃的事甚多,而放下的事却屈指可数。
我甚至可以想象,高加林未来会在无尽的对巧珍的思念中,痛苦,懊悔,惭愧,求而不得……
但是巧珍却是真正放下,真正放下才能坦荡地重新为高加林求一份教书的工作,才是作者以及读者这么怜爱她的原因。
希望自己人生路上也多放下,少放弃,听老师的话,向巧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