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数字时代的学与教》有感

        想让自己在教学上有所转变,我在这个暑期报名参与了学校的共读活动。通过一边聆听陈蕾老师的线上音频的共读课程,一边阅读王绪溢博士的《数字时代的学与教》来学习信息化数字时代下的教学理念与实务作法,打开教学新思维的大门。

        整个世界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的影响。教育也走向了教育信息化之路。作为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科技帮助自己更好的学习。相信《数字时代的学与教》这本书一定能给老师们的信息化教学提供有力指导。通过共读,我相信信息技术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改变,相信信息技术会让教学变得更好。但如何运用好信息技术,让它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值得深入思考,需要我们付诸于行动,离开自己的舒适区,进行刻意的练习。首先,我们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自己转型。传统的以教师中心的教学方式必须改革,要走向以生为本,并最终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虽然我们也明确课堂要以生为本,但在平时教学中却常常把大部分时间都占据了,成为“讲授型”的教师。“为什么我们非讲不可呢?”的确就是源自我们的不放心,总觉得我不说清楚,不灌输,学生就是不明白。可是真是如此吗?在我们不断传授、灌输、给予时,孩子的学习效果有时也不尽人意,明明讲过好几遍的知识点却掌握不好。其实在我们滔滔不绝地讲解时,孩子真正有效学习的时间非常短,我们剥夺了孩子高品质的学习权。王绪溢博士给大家提出了三条教学心法“少才是多、无才能有、慢才会快”。“少才是多”,老师占用时间少,说的话少,留给孩子参与活动、合作、探究的时间就多,才能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孩子的有效学习权利才能得到落实。“无才能有”不意味着老师不需要备课了,相反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要了解学生具有的知识能力储备情况,了解不同学生之间差异,从班级实际情况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如何为学生创造思考机会,如何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等。“慢才会快”,俗话说得好,欲速则不达,全国著名教育学者张文质老师也曾说过“教育是慢的艺术”。慢是为了后期的快打好基础。老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在教学生学。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要给于足够的时间先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只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才能转变教学理念,再从理念转化为行动。

        很高兴在暑期能开启共读,与大家一起学习,共同成长。期待下周的共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