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心灵,怎样算得上营养充足?》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读了很多心灵鸡汤,同时,也读过不少批评鸡汤无用的文章。我想,这勉强算得上是我能写这篇文章的“资本”。

  今天之所以有了兴趣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有一次看见了这种“听到××怎么怎么说,我差点吓得从椅子上落到地上”经典式鸡汤开头,主要的是,这是“心灵医生”毕淑敏写的,,,到这里我就不想再多说了。

  看了大半蓑依的《世上没有毫无道理的横空出世》,发现,算我的第一次看见上述的开头,起初是感觉有趣,现在大多是反感。

  以前喜欢(现在有点说不准了,迷迷糊糊的吧,但应该算不上喜欢了)看鸡汤呢,原因可能是我喜欢听故事,是别人的故事,而鸡汤有是带有一定感情的文字,能让人读起来,没有那种读新闻报告的乏味,现在看来,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感性的一面了,不论我以前是如何地说自己麻木,但确实,有感情的文字才让我舒服。

  我曾经思考过为什么鸡汤存在?因为脑海里默认了“存在即合理”的定理,我想了很久,虽然断断续续,但总归有了我自己的解释:人们的语言不敢太过自由尖锐,迂回地讲述某一个人尽皆知的道理时,让人听得更为舒服,就像是心灵被轻轻抚摸,就有了“道理更容易接受”“我这样做了后,生活会更美好”的一系列充满悲剧色彩的错觉。

  所以我把心灵鸡汤定义为错觉,这是一些明明做了错事,但却仍然在鸡汤中肯定自我的人的奇妙表演。

 

  我始终相信,书中的世界是属于作者的,不是属于读者的。一个读者,在读书时,若是自豪地说自己沉浸在书中的世界无法自拔,我想,没人觉得这是一种好现象。当然,那些和心灵鸡汤长大的,我不把他们定义为人了,这不是侮辱,而是,他们的内心已经不和我们在同一个世界层次了,双方都无法理解对方的言语了。

  那么,人的心灵是否需要营养呢?

  我的答案的确是:是,肯定需要,但大碗的心灵鸡汤绝不能让你的心灵成长强壮。

  什么能给予人心灵成长呢?答案很明显了,生活与思考:两者都是属于自己的,这种归属感,让人安全,只要你经历了,你思考了,那么,以后再遇见类似情况,你都会变得从容。而不是端着鸡汤看似安和,然后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还自己安慰自己,真是蠢得不像话!

(好像我写这篇说说,把读书说得愚蠢了,无用了,,,这是在挑刺了。人们都说读书能丰富人的思想,这是读书的目的,而思想,和心灵,明眼人都知道不能混为一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只看了前几集近期大热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对千夫所指被大家恨得咬牙切齿的00却恨不起来,那些恨得牙痒痒的道德卫士...
    懒癌患者晚期阅读 648评论 0 51
  • 数年前 咀嚼过的全麦包子的醇香 至今 还萦绕在唇齿之间 经年以后 味觉抵挡不住想象的诱惑 四处寻找曾经饱腹的佳肴 ...
    凌顶览山阅读 17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