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注释】
1)抑:表转折,只不过是。
2)云尔:语气词,而已,罢了。
3)唯:助词,表示肯定。
【译文】
孔子说:“如果谈到圣和仁,那我怎么敢当呢?只不过是在学习和工作的时候不感到厌倦,教育别人的时候也不感到疲劳,就是这样罢了。”公西华说:“这些正是我们这些学生学不到的。”
【理解与思考】
《论语·述而》第二章里,孔子已经谈到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本章又说到“为之不厌,诲人不倦”的问题,其实是一致的。他感到,说起圣与仁,他自己还不敢当,但朝这个方向努力,他会不厌其烦地去做,同时他也不知疲倦地教诲别人。这是他的由衷之言。仁与不仁,其基础在于好学不好学,而学又不能停留在口头上,重在能行。所以学而不厌,为之不厌,是相互关联、基本一致的。
设定一个目标,去努力;明知达不到,还要努力,这是儒家可贵的地方。这种人格力量,是理想、信仰的基石。《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易做,不息难为。而自强且不息正是人之道。所以不管是“仁”还是“圣”,都只是个名分,自强不息地去做才是其实质内容。公西华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指出孔子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正是常人所难以达到的,从中可见孔子的谦虚与努力。
对于我们来说,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磨难,但认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不抛弃,不放弃,那我们就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