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一大早就来到了辅延中心小学。校门口,孩子们陆陆续续到校,几位保安人员站在门口迎接着他们。进入教学楼,老师们已经在教室组织孩子早读,书声琅琅,就如回到了自己的学校一样,是那样的亲切,生动,活泼!

朱校长为我们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欢迎仪式。在仪式上,朱校长首先给我们介绍了这两周的活动安排,接下来为我们每一位研修老师配备了一名指导老师,我和杨晓玲老师的师傅正好就是接待我们的胡立校长。胡校长帅气儒雅,待人热情,具有深厚的专业素养!


接着副校长朱育妹向我们介绍了辅延中心小学的办学特色、教育理念等,让我们如沐春风,大开眼界。江阴市辅延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建校一百多年来,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根植于中国文化的沃土而孕育出的经典,是辅延一直引以为傲的文化根基。学校以“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现代人”为培养目标,将“国学启蒙”与“课程改革”同步,实现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共生,成为一所既充满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又弥漫现代人文精神的特色学校。

今下午我们有幸参加了辅延中心小学“数学实验”专题研讨活动。活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课堂教学展示,第二个部分是评课议课活动。参加本次专题研讨活动,使我深有感触:
一、课堂呈现展风采。
活动第一部分,由辅延中心小学袁老师展示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课教学过程。课堂上,教师深厚的教学基本功令人折服,师生配合默契,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每个孩子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展示出了课堂的生机和活力,也展现了教师的个人风采。
1.课前引入新颖有趣。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来展开教学。本节课教学伊始,老师拿出一个信封,露出了图形的一角,让孩子们猜一猜信封里装的是什么图形?孩子们立刻活跃起来,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猜这是一个三角形。教师立刻追问,三角形有什么特征?学生立刻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为本节课探究新知做好了一个知识上的铺垫准备。接着,老师又把图形露出两个角,让学生再猜一猜…….这样的课前引入,立即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为新课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2.探求新知重过程和方法。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的数学课程理念,真正地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过程中,老师始终围绕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课程理念,以四边形内角和的探究为“种子”,引导学生通过“猜想----实验验证-----方法归纳-----应用拓展”的学习流程,来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整堂课,进行了三个实验操作活动,既有小组合作,又有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实验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汇报交流环节,教师通过精妙的追问点拨学生,让学生发现了几种方法的关联点,既注重了方法的多样化,又达到了方法的最优化,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层次的思考。
3.课后设疑,将学生的思考延续到课后。课的最后,教师轻轻的问到:多边形有内角,那么它有外角吗?多边形的外角又会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伴随着这样的问题,课件动画展示了多边形的外角。在学生的思考中,这堂课结束了。这样的设计,将学生的思考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效地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令人意犹未尽。

二、课后研讨促提高。
课堂展示结束,学科组的老师们就本节课进行评议和总结,大家各抒己见,对关键的问题进行激烈的争论。这样的研讨氛围,令人感动。
1.研讨的氛围轻松而热烈。这次研讨活动是由他们的副校长胡校长来主持,在评课议课的过程中,气氛非常融洽,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你一言我一语,他们就“如何使几种方法的关联度体现得更强烈一些?”“任意边形内角和计算中“边数-2”的本质如何突破?”这两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思维在碰撞中得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2.研讨的过程真实而有效。通过胡校长的介绍,我们知道这堂课是他们集体备课的成果,今天是第三次的磨课活动。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家在备课研课时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在比较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有利于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教学设计,形成教育合力,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
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才能最大程度的实现个人价值,绽放出完美绚丽的人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愿我们能在深刻的反思中认识自己,在同伴的互助中成就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