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新都市的黑夜里,雷雨交加,电闪雷鸣⋯⋯
今日,猛烈的太阳照耀大地。
而此时,我边喝着咖啡边调侃着夏天变化无常的天气道"夏天嘛,不过如此。"正当我坐的惬意时,忽然一阵电话的铃声打破了夏日的宁静。我皱了皱眉,按下接通⋯⋯
十分钟后,一辆警车停靠在了瑜景咖啡馆。我将咖啡一饮而尽,离开咖啡馆后,径直走向警车,习惯性的举起自己的顾问证件。一名警察朝我点点头,拉开了后排的车门。我摆摆手说道"谢谢,我习惯性坐前排。"说着我顺势拉开副驾驶的门,坐了进去。
"走吧,去案发现场。"我稍稍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说道。
路上,两名警员递来了一份本案的卷宗。
我大致看过一遍,死者名叫杨轩,案发现场位于华兴小区的一栋老式公寓。死亡时间初步鉴定为昨天傍晚18:00-19:00之间。死因为利器刺穿颈动脉。凶器未知。报案人为杨科,(死者的亲兄弟)报案时间是当日19:35。在案发时间前后,除去死者自己。只有两人曾进过案发现场。分别是死者杨科的女友陈欣于17:45进入案发现场,19:10离开。以及本案的报案人皆死者的亲兄弟杨科进入过案发现场。唯一蹊跷之处是案发当日的监控于19:20分遭到不明物体遮挡直到19:28分不明物被移除。
我表情凝重,陷入沉思⋯⋯
"到了。"一名警员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匆匆下车,径直走向案发的公寓。现场已经被警方封锁,我举起我的证件,一名警员朝我微微点头说到"公寓已经疏散了所有人员,剩下的就看你的了。"我微微一笑"交给我吧。"随后大步向前⋯⋯
按照个人习惯我先是观察了一下公寓正门的监控布局。如我所料,公寓大门外有一处监控,拍摄范围是没有任何死角的,我满意的点点头随后走进案发的公寓并乘着电梯上了三楼也就是案发的楼层后,我再次观察此公寓的大致布局;案发楼层总共分为三户人家,其中死者杨轩是唯一一户独居人家。监控分布分别为电梯里一个,公寓消防通道门口处有一个。因消防通道位于整一楼层最左的角落,所以监控范围是没有任何死角的。
摸清了楼层的大概布局后,我走进案发现场(杨轩家中),现场除尸体被搬除外,基本没有遭到变动。尸体位置已经被警方勾勒出来了,位于客厅的茶几旁。从现场血迹的形状判断确实是利器刺穿动脉所造成。结合现场的种种迹象看,死者是被一招毙命的,喷溅式的血迹也没有遭到阻挡的痕迹,这证明凶手很可能是从受害人背后进行袭击的,且动作十分利索干净。屋内也没有任何打斗迹象。
大致对现场观察一番后,我俯下身子对现场进行初步的勘查,现场总共留下三组不同的脚印。其中一组脚印为高跟鞋所留下,目测大约36码的大小。另外一组脚印初步判断为42码,根据尸检中杨轩尸长为173cm这一信息点,以及现场分布最为密集且全面这一迹象。我认为这一组脚印应该就是死者杨轩所留下的。
还有一组脚印大小为43码半。除去最近进入过案发现场的死者女友陈欣就只剩下死者的亲生兄弟皆本案报案人杨科进入过此地了。所以我判断此脚印就是杨科所留下的。但我感到此脚印有些蹊跷,蹊跷之处有两点;一点是此脚印留下了小量泥土,而我在另外两组脚印里却没有看见丝毫泥渍。第二点是是此脚印分布于尸体周围最为密集。我仔细回想了一下公寓外的路况,路面质地为水泥地且路面也较为干净。我皱了皱眉继续顺着三组脚印一直追踪到屋外的走廊,但走廊分布了太多人的脚印,所以42码和36码的脚印已经丝毫追踪不到了,唯独43码半的脚印因为附着泥渍仍然十分明显,其一直延伸到本楼层的消防通道。
还有一点就是我发现此脚印在走廊上有两组来回的痕迹,一组通往电梯,另外一组通往消防通道,也就是说留下此脚印的人一共两次进入了案发现场,一次从消防通道进入并离开,另一次从电梯进入并离开。我抬头看了看消防通道上方的监控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随后便继续顺着脚印一直追踪到一楼的出口。
我观察到进入案发现场的脚印分布为每四格楼梯一处,以此一直延伸到三楼。而离开时的脚印却十分不规则,有两格楼梯一步的,有四个楼梯一步的,还有从楼梯跳跃下来的痕迹。根据此现象,我推断此人应该十分强壮,孔武有力,且腿脚十分灵活。但根据案发现场的迹象来看这又分明是杨科所留下的。
我锁紧眉头继续顺着脚印一直追踪到了一楼,直到看见此公寓的后门。
我恍然大悟⋯⋯
原来消防通道通往的是公寓的后门,而后门外则是一处花园,不过与其说这是花园倒不如说是栽了少量花的泥地准确。如此看来此人脚印附着泥渍这一疑点也算是解开了。不过凶手进入案发现场的途径又多了一种选择。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公寓的后门发现并没有任何监控设备。当我刚想对此地进行勘查,忽然想起昨天晚上下了一场暴雨清洗了室外的所有证据。我叹了口气,将拍好的三组脚印发给了警方。
随后经过我环绕着公寓进行排查后,我已摸清了此公寓的布局。公寓出口总共有两处;一个为正门,一个为后门。正门处有一监控且监控范围也没有任何死角。后门虽没有监控措施但要进入后门就必须经过通往公寓后门的小道,而小道的入口处也有监控。也就是说凶手如果进入公寓就一定会留下监控记录。
我若有所思⋯⋯
根据现场勘查中所提取的三组脚印中可以初步判断留下脚印的分别为死者杨轩,死者女友陈欣和死者亲兄弟杨科所留下的。除此之外,并没有第四者的脚印。根据现场情况推断也基本可以肯定为熟人作案。
最为重要的是,本案卷宗提到死者死亡时间为18:00-19:00之间,而在这一时间段内只有陈欣在案发现场内。
按照这一线索来看,凶手确实是陈欣无疑。
但我隐隐觉得此案十分蹊跷。
首先是那组43码半的脚印,这组脚印的轨迹分明显示出杨科曾两次进出过案发现场。更为重要的是19:20-19:28这段时间内要要完成遮挡监控这一行为且不在案发楼层的监控内留下监控记录的也只有从消防通道进出才能做到。而杨科的脚印又巧合似的暴露出他符合这一条件。
我心下一惊,但监控遭到遮挡的时间距离杨轩的死亡时间也已经过去20分钟了。
这是一个极大的矛盾点。我相信这也是本案的突破口和转折点。
但此时我还是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还原作案过程。我失望的摇了摇头。
离开现场后我交代了一下保护案发现场的警员道"现场我已初步勘查过一遍了,不过我还没收集物证和检材,你安排相关人员再对现场勘查一次。"我顿了顿"然后还得麻烦你安排一辆车送我回局里一趟。"那名警员听后,爽快的答应了。我道过谢。随后上了返回警局的警车。
在回局里的路上我也没闲着。在通知警方调一下案发当晚16:00-22:00期间,公寓大门,案发楼层以及通往公寓后门那段巷子的监控记录发到我的电脑上后,我还要到了一份本案的卷宗。根据这些线索,我打算试着还原一下凶手的犯罪过程。
虽然从现场中得到的线索琐碎且有限,但也并非一无所获。剩下的工作,就等到了局里再进行了。我长长舒了口气,数个小时的现场勘查另我有些疲惫。而此时我终于有了可以休息的短暂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