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 调胃承气汤&抵当汤
太阳中篇条文【7.94】
【7.94】 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今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故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
好,我们接下来呢,就来看这个94条。94条就继续在讲这个看起来是数脉的这个状况。其实可能是又虚而又干燥引起的。所以他就说,那这里他94条本身呢并没有讲到干燥的问题,他会说,你看啊,如果你把到一个病人,他的脉跳得很快,他说跳得快就是有热,对不对?所以照理说是会很能吃啊,可是你给他,他想吃东西你给他了,吃了又吐,他会说这是因为这个人发汗发太多了,所以这个人的“阳气微、膈气虚”,就他那个中上焦部位的能量都不够了。他说因为虚了,所以才会脉数啊,因为气不够,所以这个代偿反应的这个脉就跳得非常的快。所以他就说这个数脉是不是你的元气在数,是因为虚所以数,那这样子的一种数脉造成的假的热像,并不能够消谷。也就是说,当然这个地方跳的数的脉就一定是津液有所损伤,有一点阴虚夹杂在里面,所以他会有热,但是他不能够帮你消化。所以“胃中虚冷,故吐也。”因此,虽然这个人会想吃东西,但是还是没有元气,吃了之后会吐。
而这一条呢在我们今天的临床上面,要怎么样来读取它的意义呢?我想我们如果面对一个病人,他可能是麻黄汤证,青龙汤证,桂枝汤证,葛根汤证,于是我们就给了他一些发表的药,让他出出汗,把感冒医好。可是呢,当我们用发汗法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个人他的津液跟元气是一定会有所损伤的。所以,当然我们说发汗法它到底会伤到哪里的津液跟元气我们说是不一定,对不对?可能直接伤到所谓的心阳或者怎么样,但是它也有可能会动摇到我们脾胃中焦的这个元气。而当它动到我们脾胃中焦的元气人虚了之后呢,就有可能发了汗之后,然后接下来就产生一堆这个消化系统的问题或怎么样。这样的状况,我们今日临床是在面对老人家感冒或者是体质比较虚的人感冒的时候呢,是要特别注意这一点的。
就像前一阵子好像报纸也在报道说,好像有一些老人家感冒,两三天以后觉得他好像感冒好转了,可是到了一个礼拜多,忽然之间好像并发症,什么肺发炎啊,什么肾脏怎么样啊。所以这样子一个转归啊,就是代表什么呢?代表说这个人他在感冒的过程里面,他的元气也在一直消耗,然后消耗到一个很糟糕的状态的时候,他的抵抗力变得更差了,于是接下来下一波的什么发炎啊有并发症变得不能收拾。
而临床上面如果是经方家,近代的经方家在面对这样子比较虚的人,或者比较年纪大的人的时候啊,往往就是会开出那种类似什么桂枝理中汤合方之类的药来发汗,就是他知道这个人发了汗之后,比如说这个人他本来就是嘴唇啊发黑,或者嘴唇惨白,或者是把脉的时候发现他脾胃脉好像已经本来就没力了,这样的时候当你要用发汗法的时候,你或者在这个之前就加好固护脾胃的药,不然的话就是发完汗之后马上就吃调补脾胃的药来补强它。像我们之前有讲到说,发汗之后可能人会肾虚,对不对?所以大青龙汤用完之后常常就接着用真武汤,麻黄汤用完了接着用真武汤。那或者是发汗之后会心悸的,对不对?马上就生脉散啊,桂枝甘草汤啊,马上就顶上来。所以这同样的发汗之后脾胃中焦会有消化功能的失调,也可以算得上是临床上的常见,因此呢,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通常遇到一个比较虚的病人,就是这些这些状况我们都要有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才不会说看到他病有一些转变的时候手忙脚乱。
就是这种事情倒是不能够迷信仲景方什么一剂知二剂已啊。就是仲景方在某些情况下还是会有副作用的。正是因为有这些副作用,才会有那么多后代的医家发明一些比较温和的感冒药,就是为了要能够跳掉桂枝,跳掉麻黄。这些药有的时候,你看老人,如果是老人家感冒,你要开麻黄汤,要开桂枝汤,有的时候还不如给他吃什么时方的什么参苏饮啊,什么芎苏散之类的,就是虽然好得慢一点,但是至少在体质上面他受到的冲击比较小。这样子的思路就一直存在,但是如果我们坚持要经方,就是要速战速决的话,那就一贴经方感冒药发了汗之后接下去的固护,固护一个人元气的药或者怎么样的东西我们要做一个准备,而这个准备呢从93条到94条,其实他就已经暗示了一些方剂的可能性。
当一个人又虚又干燥的时候,他有可能寒化可能热化,他有可能很容易吐。也就是说当你发完汗之后这个人吃饭都会要吐,然后脉也没有什么特征,因为人虚了的话脉就会跳得快,这样子。那你就开始去观察了,他到底这个情况下是寒底还是热底。而张仲景给的辩证点在这边同学就要在临床上活用。
比如说他发完汗,人很虚,然后呢吃了东西就会吐,那你就把他的脉,如果他的脉是数脉,然后呢,脉不重要,因为脉大都是数脉了,就是如果你发现这个病人呢他是开始觉得燥热,不想盖棉被穿不住衣服,那你可能就要想说,哦,这个人是他的燥已经开始发热了,所以先把那个热吸掉,帮他身体平复下来比较要紧,所以这个时候就是张仲景说的调胃承气汤。张仲景临床上比较多的比例是用调胃承气汤。不过,这是以汉朝人的体质而论的,因为汉朝人的体质比较阴虚。而我们今日的临床在面对到发汗之后种种后遗症,如果你用关注的就是……所以一个发完汗的人,我们要问他怎么样,有没有心悸?对不对?如果心悸再加烦躁又是另外一个方,对不对?什么茯苓四逆汤啦,或者是心悸的话,心悸本身的话,桂枝甘草汤都可以。如果他的症状是吐的话,那你要看一看他是理中汤证呢,还是吴茱萸汤证啊。吴茱萸汤吃完就吐啊,那这个,理中汤跟吴茱萸汤怎么分啊?其实如果是吐的话比较可能会偏到吴茱萸汤这一边。当然如果是朝食暮吐的话,就是太虚了,那个是理中汤啊。那如果是吃完立刻就吐,然后他是寒底的状态,就是没有那个脉比较沉啊,或者比较弦啊,那这个没有热像的脉的时候,那或许是吴茱萸汤,那我们之后会遇到这些汤,理中汤跟吴茱萸汤我们都还没有正式教啊,就是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说,发完汗之后的种种可能性。如果是在消化系统的话,那大概是要有这些心理准备啊。或者是会变虚寒,或者是会热化,这两种都有可能。
太阳中篇条文【7.95】 调胃承气汤
【7.95】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
调胃承气汤方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斤 大黄四两(酒洗)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二物,取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顿服之。
然后呢,7-95条,他说“太阳病,过经十余日”,这就是太阳病啊,已经病到有一段时间了,所以这个病已经开始变得有点暧昧了啊,可能不是那么的像太阳病。然后呢,这个人有一串的症状,他说这个人的症状是“温温欲吐”,这个“温温”啊,古时候的注家都说这个“温温”就当他是竖心旁的“愠愠”好了啊,就是好像生闷气生闷气,就是胸中闷乱称之为“愠愠”或者“温温”。然后呢,想吐,然后“胸中痛”,就胸口里面觉得有痛的感觉,而他的大便是比较稀的,他的肚子是胀胀的,就好像什么东西消化不掉的那种感觉。然后“郁郁微烦”,就这个人好像有点好像气有点被闷住一样,然后觉得烦,就“郁郁微烦”,大柴胡汤证也有。而张仲景面对这个状况的时候,他就要先问一件事,为什么要问?因为这个症状如果不另外加上张仲景猜测的那个条件的话,他就会变成小柴胡汤的主证框。这个主证框其实有一点像是泻心汤的主证框,又有一点像是柴胡汤的主证框。所以,一般我们临床上的判断就直接把这个人算到泻心汤证或者柴胡汤证的几率是蛮高的,可是呢,我们在读张仲景的书的时候,大概都会常常会看到张仲景的一种笔法,就是好像写陷阱题的笔法,他这个写一个看起来是什么状况的那个,他写一个看起来是什么状况的一个线索之后呢,他就会告诉你说……
这个张仲景我觉得他的写作方式呢,常常会喜欢耍这种陷阱题,我们从过去到现在已经看过很多次了,他会写的东西让人觉得好像是要用这个汤吧,然后他再告诉你说,其实不是啊,他是什么汤。所以这种,其实在我们看以一个学习者的角度看张仲景的这种笔法的时候,如果是我的话,看到今天已经觉得有点烦了。因为我是那种名侦探柯南一次不能看超过一集的那种人,因为我觉得太多了我就觉得一天到晚在推理很累。但是呢,就他这样子一种思路啊,就是好像要你当一个身体的小侦探,那是什么样的这个东西呢,看起来是这样,而其实不是这样子。所以他的写作第一件事是要让读者觉得我们看到的柴胡汤的主证框。可是呢,他就说,如果我问到有一件事发生的话,这个东西不是柴胡证,这个东西是调胃承气汤证。而发生的这个事情是什么呢?是“先此时自极吐下者”,这个“极”的话就是手法用尽,也就是这个病人啊,如果在给你看之前,已经在家里面觉得吐了就会好,然后吐没好,然后再吐,然后吐到不行了就觉得说要不然我们用下法好了,下了就会好,然后下了再下再下,然后下到病人快要死翘翘,然后才送到这边来,然后他有这一串证。如果是这样子的病人的话,张仲景就说,这个不是柴胡汤证,这个是调味承气汤证。而过去的中医对这件事情的解释不是很多,比较会说,啊是因为大吐大下,又是巴豆剂,所以身体里面全部都是虚而燥热之气,所以第一件事情就要把这个热气吸掉,所以吸掉这个热气就用调胃承气汤证。我觉得西医这边给的说法也不错,经过这一番折腾他的胃都是红肿的,那样退这个红肿必须用凉药,先把红肿退掉你才能够好。那或者你如果用西医的说法的话就是说,会有这种胸中痛,然后想吐或者真的吐了,然后这个地方烦闷不安的感觉时候,在这一个故事里面,他的状况是这个人的胃有一点歪掉。就是他的胃啊,因为这个强力的刺激,位置已经有一点不对了,有一点跑掉了。所以你必须让他这个红肿的胃缩回原形之后,他比较能够再放回他该放的位置,这个感觉才会消失。
所以这样子的一个过程跟结果来说,同学大概都听得出来,这个故事是不会牵涉到少阳区块的,对不对?跟少阳区块没有什么关系的。所以他即使有闷啊,烦啊,胸口邪热什么扯痛啊这些东西都有了,张仲景说,如果“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就是有一点点拉肚子,因为之前用过泻药之后可能还继续有点,还会啦嘛,他说这个不是柴胡证。所以那他前面张仲景有写说,给调胃承气汤那个张仲景后面有写一句说“若不尔者,不可与之”,为什么?因为张仲景讲的是,这不是一个主证框,真正我们的判断点是因为之前知道他“极吐下”,所以才能够判断他是调味承气汤证。这个东西本身不是一个可以单独存在的主证框。所以他如果之前不是用过很激烈的吐法跟下法搞成这样的话,那光是看这些症状我们也不敢开调味承气汤的,就张仲景这样子写。所以他就说看起来像柴胡证啊,可能比柴胡证多一个拉肚子而已。他说所以然者呢,“以呕,故知极吐下也。”这句话其实转得有点险哦,他说这个病人因为他现在一直在,还是一直有想吐的感觉嘛,所以我们会猜到他之前可能用过很严重的吐法跟下法,所以现在还在一直吐。那这句话其实没有什么说服力,因为纯粹的柴胡汤证也有可能会吐,所以不能说只因为他吐我就知道他不是柴胡汤证,不能这样子来推导这个逻辑的。所以真正的这句话里面有意义的比较是之前我们调查到他有受过这些这些治疗方法,所以现在我们才能够判断他是比较适合用调胃承气汤的,大概从这样子的理路去理解是会比较容易一点。
所以呢,这个地方,就是从一个脾胃区块啊,中上焦的这个干燥,到底是转热还是转寒,这样的可能性说起。然后他后来讲述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当这个人是用热药去下过,然后又吐得很厉害之后,他可能会有这种消化器官充血的现象,而这个现象呢要用到调胃承气汤,因为所谓的寒药就是把这些有充血有发热的地方让他镇定下来血液收掉啊,所以这样的一个例外的状况我们讲一下,当然呢我们今天的临床要遇到这样的状况我想是比较罕见的,所以同学就是把一些基本的原理原则理一下就好了啊。这个地方的这个症状来讲它还是不容易遇到。但是前面讲的这个可能发汗之后因为津液虚损的一些症状的转归,在今天的临床还是有意义的。
太阳中篇条文【7.96-7.97】 抵当汤
【7.96】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抵当汤方
水蛭三十个(熬) 蝱虫三十个(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洗)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然后,接下来呢,96、97、98我们就来讲抵当汤。在讲条文之前,先跟同学把抵当汤跟桃核承气汤的作用做一个对比。桃核承气汤我们上次在讲的时候说,它是一个调胃承气汤底的方子,也就是说桃核承气汤它是以泄热为主的方子。因此呢可能抵当汤证或者是桃核承气汤证,那个人都是腹部有压痛的,都是性格上是狂躁,发狂,乱骂人的之类的。但是即使他狂的程度一样,他的病机的配比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桃核承气汤它破血的药只有桃仁跟大黄,而抵当汤呢,水蛭虻虫都上了,所以很明显就是抵当汤它的病比较在于淤血淤得很严重,而桃核承气汤是淤血才少少刚开始淤,而他有很多的热在那边,所以热很多,掺杂一部分的淤血,这样是桃核承气汤在做的事,热已经很少了但是淤血淤得很严重,这个是抵当汤。所以病机我们先这样分出来。
我们再来看主证。他说“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好,太阳病呢,这里他说六七日我们知道按张仲景历法,六七日就是一个周期,我们的病差不多,病段病程是六七天,而他的表证仍在。也就是说我们一般刚感冒的时候,什么有点怕风冷啊之类的反应还在,其实这个表证仍在的意思,他只是在以六经的一种思路去标识说他的邪气还没有脱离太阳区块,这样的一种标识。好,那么邪气还没有脱离太阳区块的人,他的脉就是浮脉才对嘛,对不对?可是他的脉偏偏不浮了,反而“微而沉”,就这个脉呢消缩下去了,细细的小小的跑到底下去了。当我们遇到一个太阳证都还在,可是他的脉却缩进去了,那你就会有几个可能性要思考,一个是这个人的邪气已经内陷到三阴经去了,陷到少阴,太阴,厥阴去了,那这样子的话,这个人的脉是会小下去的,从浮变沉。可是表症还在啊,所以好像又怕冷啊什么那种怕风的感觉跟他六七天前刚感冒的时候是一样的,所以总的主证框并没有太大的移转,病邪看起来还在太阳经可是它沉进去了,所以他就可能是有了一个什么?太阳经的里证。那么太阳经的里证的话,我们一般就说五苓散证的那个水路不通也算啊,那这个桃核承气和抵当汤的血不通也算啊,这些都是太阳区块的里证。那当然张仲景后面有解释说是因为太阳经的这个邪气淤在里面才会造成淤血的,所以还算是太阳经的病。那至于这个病到底是手太阳小肠还是足太阳膀胱我们就姑且不论了。
那张仲景把到这个人的脉沉下去的时候,他就开始想,这儿有没有结胸?结胸病跟淤血病啊当然整个证型是蛮不一样的,不过在这里他提到这个脉呢,以一个学习者的角度来描,那就是要跟结胸的脉稍微做一个分派。结胸病呢它是这个人的从胸口到腹部,比较典型的,就是这个地方整片的,那个皮肤就是不能摸的,你摸它呀很痛很痛。而这个一摸就很痛的痛是什么意思?是你的皮肤底下那一层啊全部都沾满了热痰,所以一碰的话就受不了。而这个热痰呢,古时候以病机论就叫热痰,而现代的人拿现在的症状去,一些病症去对应结胸的时候,认为说结胸其实是现代病里面说的弥漫性腹膜炎。就是你的肠胃啊有个地方发炎,然后发炎发炎变成好像有个脓包一样,然后那个脓“噗”一下破掉,然后喷在你的腹腔里面,那腹腔胸腔里面全都是脓。脓是烧掉的细胞,对不对?所以在中医的归类竟然就放到热痰这2个字里面了,然后这样子里面都是脓的时候,那个的痛的状况,不能摸的状况,就是大陷胸汤的那个主证的样子。
而张仲景呢把这样的一个结胸证也放在太阳篇,说这也是感冒。当我们用今天的西医的框架来看待这个东西的时候会觉得好像有一点扯啊,为什么是感冒?可是你想一想啊,昨天我看那个朱木通医案啊,连盲肠炎都是感冒对不对?盲肠炎厥阴经病啊,对不对?那如果是手足厥寒,脉细绝,那就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来吃了就好。所以即使是肠胃在发炎,也有可能是你感冒里面有一些邪气在那个地方运作,导致某个位置啊发生一些病变。所以它如果是陷胸汤的话,你要想啊,它的这个邪气在肠胃里面找个地方聚在那边,然后变成引起发炎化脓的反应,当有这样的状况发生的时候,你的中焦的脉,比如说关脉对不对?它从一个表证开始凝聚成一个里证的时候,中焦的脉你就会把到里证的脉,就会开始沉下去对不对?因为里证的脉比较沉嘛。可是呢,如果我们用腹膜炎来讲的话,那个化脓的地方被挤破了,那个脓喷得整个腹腔都是。那这个时候他会是什么脉象?结胸的脉我们,比如说张仲景有说结胸的脉是寸脉浮关脉沉,就是关脉正在发炎所以它集中在里面,可是脓喷出来,整个胸腔都是,所以胸腔那点脉就鼓起来了。所以就是这样子的一个很特别的关沉下去,寸反而浮起来,这是一个肠胃道的那个脓啊喷到那个腹腔胸腔里面的一个结胸脉。而张仲景把到这个脉微而沉的时候,以那个时代的张仲景啊,因为我觉得我们现代的人要那样子肠胃道因为感冒而发炎并不容易,可能汉朝时候有吧。把到这个脉沉下去就会觉得看看他这个寸脉什么时候开啊,放开这个结胸了,结果没放,那这个不发到哪里去了?
这个邪气到哪里去了?可是他不结胸就出现了另外一种症状,是发狂,于是呢,发狂当然有很多原因,对不对?太热也会发狂,淤血也会发狂。这个地方张仲景用发狂两个字,我想发狂跟如狂的差别我上次讲桃核承气的时候有讲嘛,就是到如狂的程度啊,骂人归骂人啊还认得人,讲疯话归讲疯话,还认得是谁。那到了发狂的时候就已经超过这个标准了,就直接在房间里面跑来跑去就开始唱歌啦,开始打砸东西啊,开始上屋顶啊之类的,就这类的活动,就是已经完全失去理性,这样的话比较是称之为发狂。
张仲景说,这是因为啊他有热淤在下焦,所以才会发狂。那张仲景就讲说,那你要辩证很简单嘛,就是像“少腹当硬满”,他就说这个小腹的地方啊,你按下看嘛,它一定是硬邦邦的或者有压痛啊。因为会有压痛,所以那个人被按的时候不管他有疯没疯都是绷紧的,那这样子你就会测试得出来。所以如果连桃核承气汤证的腹诊都按得出来的话,那抵当汤证就会更明显,所以基本上按腹诊没有那么难。
可是呢,张仲景每次在辨别这个血证水证的时候,他都还有一点龟毛,就张仲景他会说如果一个人的少腹满少腹硬这种症状出来了,你都还要看一下他的小便是不是通畅。因为同样是少腹满少腹硬,小便是不通畅的,那他这个少腹满硬可能是膀胱很胀啊,可能是五苓散那条路子所谓的气化机能的问题,蓄水的问题。所以张仲景都会拿这种说法来辨别,就是说有尿的是血证,没有尿的是水证,这样子的分法。可是大陆在处理伤寒论的议题的一些老中医就说,其实临床上面蓄血跟蓄水有可能是并存的,也就是张仲景说的这种黑白分明的二分法不见得是临床上的唯一。像郝万山先生在讲伤寒论的时候他就说,其实就有一个患者他就是有蓄血的证,然后同时尿也不好,所以就什么桃核承气跟五苓散一起开,他就两个都通,他说尤其是一般那个什么膀胱发炎啊或者什么之类的病的人,他到发炎到后来根本就是同时也蓄水同时也蓄血,所以张仲景的这种分类法固然是临床上重要的指标,但是临床上面呢有的时候遇到的是混合的证型,那个时候就两种方子一起开就好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往往我们还是先打血再打水,怎么说呢?据说有的时候膀胱的气化机能会因为淤血的去除而恢复,所以淤血去掉了之后这个人的排尿机能还是觉得好像小便很不顺畅,怎么样,那个时候再来治也还来得及。只是这样子来讲,但是以辩证点来讲,这里就好像张仲景没有提到的,因为这个病人一开始就小便不太通,所以就不太能够分辨出他是蓄水还是蓄血。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蓄水好像还没有听过发狂的啊。所以通常我们拿狂当做一个坐标点。
张仲景他会弄得比较仔细的话,可能是想要更清楚的说这样子我就可以确定他是血证。不过今天临床上这个东西就有一点混杂,所以同学也不用看到那么龟毛。他就说,如果是小便通了,他这种病人呢我们把他的血打下来就好了。而他又说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以太阳的随经郁热在里部,他说这是因为太阳经的这个邪气传到这个区块,可能是膀胱小腹一带之后,他就热气淤积在那里,于是就造成了淤血。他就说这个地方用抵当汤。方剂我跟大家讲,我们先把这个下面一条一起解释了。
【7.97】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他说“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这里我觉得我们在记忆这一条的时候呢,稍微要注意的点也是这样的。首先是从上一条到这一条,抵当汤证的脉大概都不会很浮啦,所以就是都是沉脉为主。因为下焦淤血那个脉,就哪里塞住脉象就会呈现什么状态,所以通常脉都是沉的。他这边讲得比较明显的就是脉沉而结,就是沉脉那边一坨然后跳动不通,但我们一般论的结脉是有点跳动得不规律哈。不过这里的结脉不见得是一般那个跳动的不规律,而是说我们的脉象本来就是一个其实也不能说科学,而是一个非常,非常就是,有点像是象征意义,有人用一个比较近代有一点学术调的讲法,什么全息什么全向什么系统,也就是说,你觉得一个人的脉,对不对?如果这个人的淋巴都长了很多怪的东西,你摸这条血管就觉得这条血管上什么都是一小颗一小颗的,然后如果有一坨什么东西在那里就会摸到,脉上就摸到有一坨什么东西,然后气管在发炎,肺上就会多一条丝凸了出来,也就是这个东西突然冒出来,我们也不知道,反正人体就是很奇怪,那就会投影在这种事情上面。所以如果你的小腹有一坨淤血的话,那你大概都可以把到有一坨,可能是两只手的脉都可以把到一坨什么东西沉在那边,纠结在那边,那都是平常没有的啊。所以这个脉象上来讲不难理解。少腹硬,这个也没有问题。
他说“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也就是说,这些症状都有了,可是他小便不利的话,这个不见得是血症哦。一个人身体发黄有很多不同的原因啊,像我们之前讲到火逆的时候有讲到因为这个热度太高,所以溶血反应出来,这是火逆发黄。而现在呢,我们这个97条要辩证到的议题是淤血黄。之后针对在阳明篇讲黄疸的时候,阳明篇的黄疸多半都是湿热发黄,就是湿气跟热气纠结。那讲完湿热发黄之后有一个虚劳黄小建中汤证。所以这一堆黄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要有一个练习,就是把淤血的黄跟湿热的黄如何掰开。如果一个人发黄小便不利,我想我们大概都会把它指向于湿热黄吧,对不对?而湿热黄跟淤血黄的症状的鉴别是怎么样呢?一个是淤血黄呢是小便利的,湿热黄是小便不利的。而淤血或者是小便不利都有可能会少腹硬满,所以少腹硬满这件事情不能拿来分辨这两种黄证。而以颜色而论的话临床上的观察是淤血黄的人是比较焦枯的,湿热黄是比较有橘子的颜色的,就是那个黄的颜色比较鲜明的,所以从焦枯灰暗跟鲜明颜色鲜艳这件事情也可以稍微分湿热黄跟淤血黄。而如果你要再说心情来讲的话,湿热黄是不发狂的,湿热黄的人主证是心烦,但是不是发狂,所以从这些这些点我们要把它掰开的话,我想要分出什么是淤血黄什么是湿热黄并没有那么难。他就说,如果一个人有以上这些症状,脉是沉的,身体是黄的,小腹是硬满的,而他的小便是通畅的,而且这个人是发狂,如狂者,就是不一定要疯到那么严重,就是情绪已经失控了,他说这样子我们就可以说是血症闭也,我们就可以确确实实断定他就是血症。于是这个时候呢,开抵当汤就可以打得比较好。这是关于抵当汤的两个条文。
太阳中篇条文【7.98】 抵当丸
【7.98】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抵当丸方
水蛭二十个(熬) 蝱虫二十个(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五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洗)
右四味,捣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而这个抵当汤的条文后面呢,就还有抵挡丸。抵挡丸是把这四味药,好像比一贴抵当汤要小一些,就桃仁缩一些些,可是水蛭虻虫都少一些些,就把这些药物呢一起捣成一坨东西,就是打成一个药丸。然后把这个药丸,就像泥土块一样,就是捏成四坨,然后把这四坨呢放到一碗水里面,煮成0.7碗,然后喝这个药。那抵挡丸的效果呢,就可能就是在临床上面呢,我们会觉得抵挡汤的效果太猛,所以有一些状况不是那么样子紧急的,那我们就可以用比较舒缓的方法来用这味药这个方子。所以它的主证他说“伤寒有热”就是感冒发烧,可是呢,他这个病人呢是“少腹满”,也就是前面讲“少腹硬”对不对,就是他小腹只是闷闷胀胀的,小腹觉得闷胀,而他就说小腹闷胀到底说是尿不出来,对吧,可是他说本来应该是尿不出来,可是现在小便是尿得出来,代表这个闷胀的地方是血还是堆积,不是小便的问题。他就说这样子的话是有血啊,“当下之”,他后面写了四个字叫做“可不余药”。“可不余药”这四个字其实一直以来历代到现在都还没有吵清楚,宋本呢是写“不可余药”。这个宋本的“不可余药”跟桂林本这个“可不余药”到底意思是怎么样的?因为首先就是不论是“不可”还是 “可不”好像文法上都没有很漂亮,所以让人觉得他是不是错简,所以很多注解家一开始就把这个视为是错简。那如果不把它当做一个错简的话,他就说“不可余药”是什么意思。是说这个病不可以吃别的药吗?只能吃抵当汤?是这个意思吗?大家都会觉得好难,就放过了。就觉得说那我们就姑且把这个意思当做是这个病呢就是要吃抵当汤,不要去吃别种的,没有关系的没有意思的药啊,这是一个思考。
而另外呢,有一些注解家就说,这个药啊是这样一坨像泥巴一样的东西,然后你煮到一碗水,煮到半碗多一点,然后这一坨药就煮化在那一碗水里面,然后这一碗水就是一大堆糊糊的东西啊,跟药渣子。那这样子的话,你到底是要连渣吞呢,还是只要把上面一点点清水滤出来,好像做什么高级咖啡一样,你要喝哪一种啊,他说张仲景就告诉我们说连药渣吞掉,反正滤也滤不出来,所以“不可余药”,不要剩药渣。其实这个说法注解家自己在注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在胡掰。可是呢,虽然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这样只是胡掰,可是在开抵挡丸的时候都会说连药渣吞掉。就是因为怕漏失掉张仲景的任何一个意思的可能性,所以干脆就叫人家“你吞吧”,虽然我可能弄错,但是吞比不吞让人安心,所以就吞,而这个药是非常难吃的。但是水蛭啊,你要么就把它做蜜丸,要么就装胶囊,直接生粉搅到水里吞下去,我不知道大陆是做什么人体实验。就是很臭的,很臭的。
所以,这样子一个,如果你把这个98条跟其他条文比的话,就会知道说,诶,那个小腹没有硬到很扎实,所以那个血块不是那么急迫,然后这个人也没有发狂,代表说他还有一些缓冲的时间,然后从小便利来说这个人不是水证,这样子我们就用抵挡丸。抵挡丸就比较温和,它的温和是说,喝了一碗之后,“促时当下血”,促时就是24小时,也就是说今天喝了一碗,这些带带渣渣的汤,你到了明天的这个时候才会大便,或者尿尿的时候排出血来。所以这样讲还蛮温和的啊。所以说不定同学如果有需要试用这个方子的时候,不妨从抵挡丸开始试啊。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就是你可以叫生园就是把这些药物啊,就是水蛭20个,虻虫20个,然后桃仁20,全部做成药丸,你可以做几个,反正把药丸分成四堆嘛,每次煮一堆,这样就可以了。
不过,请问各位同学,讲到这样,我已经这么大意的好像第四台在推销电锅一样在推销水蛭这味药啊,你觉得你还是不会敢把水蛭吃下去的举个手我看看,昨天是有人举手的。呃,还是有的啊。不会把水蛭吃下去了。如果装成胶囊呢?装成胶囊呢?大概还有需要。那如果水蛭煮在汤里面呢?但是同学一定要记得,你要享受水蛭的药性一定要生的啊,所以要指定买生水蛭,买不到生水蛭不如不用,不如你去用一些所谓其他的搭配法。如果你买不到生水蛭的话,你还不如用什么三棱莪术啊什么加穿山甲之类的,那个搞不好还比炸过的水蛭有效。所以,这个汤呢,发挥功用大概要这样子用。然后我想想看啊,在教最后一条之前,如果是抵当汤的话,他会讲说喝一碗之后,不下更服,因为照理说喝一碗就会有血跑出来了。如果吃了之后血还没有出来就加一碗,药都是满猛的啊,不要不用这样子连续服用的。
太阳中篇条文【7.99】
【7.99】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最后一条呢,其实又回到我们之前就已经讨论过的一个很简单的话题。就是如果你生的病是太阳病,他说,如果你得太阳病呢,你的小便是通的,而你喝了太多的水。基本上太阳病的患者,不要说太阳病,几乎感冒这类疾病的患者,对水的代谢能力都不会很好。所以这个,如果你的小便是通的,你的下焦是比较不会累积水的,那你那个水气啊,会干扰到你的上焦,所以你会很容易心悸,就是当你要消化水的时候会消耗到小肠的阳气,小肠火就是心阳来的,所以会让你心悸。那如果你的小便不通的话,那更简单了,水落下去尿不出来就憋着吧,所以就“必苦里急也”。或者是说,尿这个水分不能到小便这边你的大便就一直稀稀的,有可能。而这个整个这个最后收尾这条,我想张仲景还是在提醒我们说,用这个,在太阳篇里头呢,我们喝水这件事情无论如何是要节制的,因为人体消化水是需要力气的。那如果这条要引申的话,一般来讲,我们说如果你感冒的时候不小心水喝太多了,然后开始有心悸的时候呢,那就是看渴不渴吧。如果不渴的人就照伤寒论就开茯苓甘草汤,然后,茯苓甘草汤是什么?生姜,茯苓,白术,甘草,好像这样了哈,姜甘苓术汤。如果你是口渴呢,有这样的现象那就吃五苓散,就是如果不小心自己这样的造出了这样的状况的话,那就稍微,自己再……上次我们书上已经讲过的一些基本的方剂再做一个调整,把这个状况修复。而这个我们下个礼拜的课程,我们太阳中篇结束以后我们来上这个血痹虚痨篇,就来教同学怎么吃补药。
而同学啊,我们,我想我们这个课啊,上了这么一年多,才从太阳上篇爬到太阳中篇,同学必然感觉到十分之挫败,连我也都觉得很挫败,可是,其实太阳中篇的条文很多哎,太阳下篇的条文只有中篇的一半而已,然后整篇阳明篇的内容也差不多只有太阳中篇那么多而已,所以,简单来说,就是说我觉得,即使是现在,我还是觉得我们是有可能在三年之内,不是在三年,就是再两年哈,有可能在三年之内把《伤寒杂病论》整本书弄完的。因为有同学发现说,新的药味越来越少了嘛,都是些旧的药味排列组合,这样子。
那么,我们教完了血痹虚痨啊,教了这个补药怎么用之后,我们再回来看看太阳篇。我其实,我教书的时候好像一向都喜欢把补药篇提前来教。因为补药篇教了之后,大家就有很多东西可以吃,我就觉得好像比较实用。如果我们这样子教完了这个什么抵挡汤啊,桃核承气这种看起来不太让人舒服的药,接下去就来教大陷胸汤,接下去……就让人觉得说,好像怎么一路教来都没有可以吃的东西。所以同学会有一种看到吃不到那种感觉。我想我不太想在上课的时候分享这种感觉。所以我们要教一段看到就,就是有看到吃得到的,然后这么去教那些比较不容易吃到的方子啊,这样子可能会比较能够达成一点平衡啊。
其实等到教完大陷胸汤,同学就觉得没东西吃了。因为现在谁还得弥漫性腹膜炎,对不对。那教完陷胸汤的话,我们,不然看那个时候看要不要,因为陷胸汤的方剂结构会让人可以岔题去教胸痹篇。就是张仲景一些治疗胸口绞痛啊,心脏病的一些方子。就是说不定那个时候再岔题一次。总而言之,就是希望这个课程还是好玩一点啊,太阳篇我觉得听到这个时候已经有一点辛苦了。因为里面很多条文都是今天的临床啊,没有那么普遍的有感觉的条文,所以如果同学觉得学起来不愉快。我要对你稍微说一些安慰的话,就是我已经是尽可能的把我在家里面读书时候感觉到的讨厌减到十分之一左右再上课传达给你们,大部分让人讨厌的部分我都已经过滤掉了,因为我在家里面读书觉得好难看哦。然后,我就把这些部分都尽量的啊,就是自己吞下肚啊,然后在上课的时候,让同学听得不要那么痛苦。有时候我觉得这些条文,我们最近教的这些条文的确,有些方剂像柴胡龙骨牡蛎汤这种方剂是很重要的,除了这些非常重要的方之外,关于少阳区块的医理类的要好玩一点。太阳中篇剩下的那一大堆条文,这两三个礼拜上的条文其实有很多都不好玩。所以,我觉得我是很清楚它是一点都不好玩的,只是虽然不好玩,我觉得上到现在的时候可以说我们有读过哎,至少有读过,这种感觉。
那我们就下个礼拜来上补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