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笔记:王阳明《传习录》(12)】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徐爱录【10】

【原文】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

[解读]

这段话摘录自昨天晨读“徐爱录”原文里的片段,由于昨天讲解的文字量过大,未能就这段话做详细解读。这里涉及“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三个重要概念,是四书中经常使用的,也是《传习录》接下来要继续探讨的问题,故今天不学习新课,而对这三个概念加以专门研究。

“生知安行”,是生而知之,安而行之。不那样做,就心中不安,心不安,一晃动,马上调整过来。不是说人心惟危嘛,人心很容易偏颇,但是自己感觉不到,伤害了别人,还觉得自己有理呢。生知安行的人呢,他这心,就处在一点也不犯错的正中间,中庸之道,坦然中道,没有一个地方不恰当的,稍微偏一点点,自己不舒服,马上调整过来才得劲。孔子也是七十岁才打到这境界,就是他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关于这个“安”,用一个通俗的话来理解就是“不怕吃亏,怕占人便宜。”一般人怕吃亏,一旦吃了人家一点亏,非要找回来不可!而另一些人呢,怕占人便宜,一旦占了,或者被认为占了别人便宜,非要加倍还回去不可!所以怕占人便宜的人,他到哪先找亏吃,先吃点亏,垫垫底,降低不小心占人便宜的风险。

这就是居仁行义,看你的居所在哪儿,是在“仁”这间大屋子里面,还是在外面。

所谓“学知利行”,就是学而知之,利而行之。生知安行的人,住在仁这间屋子里面。学知利行的人,住在仁这间屋子外面,通过学习,知道仁这间屋子好,住进来有好处,努力想住进来。

我们很多人,都是学知利行。

还拿吃亏举例,比如说:“吃小亏,占大便宜。”“吃亏是福。”这样的人,也能吃亏,但他是通过学习,知道“吃小亏,占大便宜。”“吃亏是福。”他是为了占大便宜的可能性,和得福的可能性而吃亏,是为了好处,为了有利,所以是学知利行。

我们平时经常说的好多所谓“大智慧”,什么“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啦,什么“舍得舍得,不舍不得”啦,多得很,都是学知利行,算不上智慧,属于一点点明白,不是真心英雄。

“困知勉行”的人呢,更低一档,是吃一堑,长一智,被困住过,知道不做好人不行,所以勉强自己去行,勉力去做。

不过《中庸》鼓励说:“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不管你在哪个档次,生知安行,学知利行,还是困知勉行,只要你去做了,结果都一样。

理解了这个概念,就理解了王阳明说的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的人做的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的人做的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长寿短命没有两条道路,只管修养自己,等待天命),是困知勉行的人做的事。

生知安行的人,一切本来就在他自己心里,所以他尽心知性知天,他已经天人合一了,从心所欲不逾矩。学知利行的人,就要时刻提醒自己存着这心,修养这性,事奉这天。困知勉行的人呢,就要讲究夭寿不贰、修身以俟,鼓励自己,生死置之度外,活多少岁都行,我只管修养自己,等待天命,给我啥结果我都接着。

你看,夭寿不二已经是极高的境界,因为死亡恐惧是人最大的恐惧,都想有好福气,多享受生活,能夭寿不贰、修身以俟,已经是圣人了。而王阳明说那不过是困知勉行的事,属于好同志第三等。

王阳明自己,是做到了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他未得长寿,只活了57岁。临终前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就成了夭寿不贰、修身以俟的千古名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6-12-05 华杉 夭寿不二已经是极高的境界,而王阳明说那不过是困知勉行的事,属于好同志第三等。王阳明自己...
    郁萍阅读 4,463评论 0 2
  • 夭寿不二已经是极高的境界,而王阳明说那不过是困知勉行的事,属于好同志第三等。王阳明自己,是做到了夭寿不贰、修身以俟...
    华杉2009阅读 5,576评论 3 16
  • 徐爱录【11】 【原文】 爱问:“‘尽心知性’何以为‘生知安行’?” 先生曰:“性是心之体,天是性...
    大珊老师阅读 6,709评论 2 14
  • 以下是我对发圈一点小小认识,请大家指导。1.首先对生活要积极向上,每天最好能使用泉立方产品,拍成图片或视频,在朋友...
    铃铛xuyaqun阅读 1,917评论 0 0
  • 悲惨天堂 人间是炼狱。解脱,有时只是一瞬间的事。 他赤着脚爬起来。阳台的门没关,夜风撩起垂在两旁的白纱,灌入他...
    九月不喝酒阅读 3,19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