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一直是当代青年人的一大难题,但是他却贯穿我们的生活,在我们上学时写作是我们取得好成绩的一大难点,等到我们工作之后,写作亦是以各种形式出现,或是会议记录各种文书,或是口头阐述一件事情,处处都在考验我们的写作功底,所以这个难题是我们不得不去想办法解决的。
在读《写作是门手艺》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写作这项技艺是天生的,是后天无法改变的,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自己认知的偏差,总有办法去解决这个难题,虽说无法到达著名作家这种高度,应对我们生活中所要用到写作的情景还是绰绰有余的。《写作是门手艺》这本书用诙谐易懂的话语讲述了该如何去写作,他从写作的步骤写作会遇到的问题来写,通过寻找差异进行比较,以“想•写•作”作为一条连贯的线索,让原本晦涩难懂的教学变得通俗易懂,并且在每一部分结束后提出思考练笔以及电影阅读推荐来加深我们的印象,通过实操掌握写作技艺。
首先它开篇便列明了论文与作文的差异。作文拘泥于命题者所出的题目,思维局限;而论文则需要写作者自己去寻找论题,这更加考验了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思维的发散性。写作风格方面,“透明玻璃”为上乘之选,“彩色玻璃”看似美丽实际上混杂许多杂质,清晰易懂的文章难能可贵,需要充分的证据、严密的逻辑来证实自己的观点,且须摒弃偷工减料故弄玄虚,经过多次修改打磨才能成为“透明玻璃”,一眼便能看穿作者本意,此作才为佳作。这一点与我之前的想法不一,我一直以为一篇佳作需要华丽的词藻堆砌,光鲜亮丽触不可及,却忽略了写作的本质——将自己所思所想表达出来,清晰简洁言之有物远比表面华丽更为重要。
其次是选题上,与我们最近所苦恼的相契合,一个好的选题是一篇好的论文的基础,所以首先该如何提出问题呢?作者给出了“三步提问法则”,我认为非常实用,它从一个宽泛的议题开始聚焦到几个疑问,再从疑问延伸到现实,从大到小不断收缩集中,从空泛到具体,“片面而深刻”而不是“全面而肤浅”,又从小到大与实际问题相联系,这种沙漏式写作方式同样也可以运用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说和他人交谈时表明看法。找到有趣的选题往往能够事半功倍,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且刷新自我认识,这考验的是对生活的观察和文献的阅读,广泛的阅读到建立反馈回路再到收集问题。从小问题小意义的第三象限出发,对于现阶段的我们来说是最好的选择,没有大问题那么空洞也没有大意义那么困难,是我们现今能够掌握的。在看完这一部分之后我对于选题有了步骤和框架,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地去练习,才能在之后的论文写作前不那么苦恼。
再有如何阅读文献,在阅读文献时应当注意这篇文献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和我现在研究的有什么关联,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逻辑方法怎样解决他的问题,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边读边思考,为此作者还给出了一个文献对话的模板,我们在平常的论文写作中可以加以运用。
当然这本书还教我们该如何克服写作困难,万事开头难,当脑子里浮出一些文字时就可以直接写下来,不至于好长一段时间纸上还是一片空白,灵感总是转瞬即逝的,写下来可以通过多次修改,从0到1,再到2到3,逐步向前。确定主题就不再改动,使我们注意力集中,在阅读时更有针对性,不用变来变去耗费脑力。写作时集中注意力,不论是口述法写作还是书面写作,都应当在自己世界里静下心来,写不下去就阅读,阅读总是能够带给自己更多的视野,刺激自己产生新的想法。
写作还有许多需要我积累的地方,比如说平常生活中需要多落笔多积累,每个部分后面的练习也建议自己有空就去思考完成一下,从中亦可得到反馈使自己不断进步,写作这条道路还很长,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更好地被我利用,再总结归纳一下,常读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