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不知识焦急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语文活动就是人的一种生命运动。离开“人”,“言”无从依附;离开“言”," 人"难以自立。人类文明的精神成果,大都积淀在语言文字之中;人们通过语文活动,吸收了前人创造的文明结晶,使自己成为“有文化教养的人”。同时,语言通过交流而存在,在交流中学会使用语言,从而使自己成为“社会的人”。
-----摘自《新语文读本》编者的话。
怎样才能把他变成好孩子呢?作为语文老师,我坚信文字最能抵达人心。于是我全面了解他,给予他充足的师爱,获得他的信任与依赖,帮他重建价值体系,教他应对各种问题的技能。然后运用我的专业所长,专门为他写了一本书,书名是《孩子,这不是你的错》。2013年,这本书获得影响中国教师的100本图书奖。最终,他被书里的文字唤醒了,脱胎换骨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
-----摘自《唤醒》(钟杰老师---深圳市年度教师演讲稿)
为之颤动!原来我的无能为力,始于语言使用的苍白。
疑问来了:文字这么有力量,为什么秦始皇要焚书坑儒?
先来看看“焚书坑儒”的实质,“焚书坑儒”的实质其实是统一思想的运动。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政治结构上,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施行郡县制;在文化上,统一了文字,以小篆为标准的官用文字;在经济领域内,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这些措施都是国家大一统的基本要素,是国家强暴力能够控制的要素。但有些东西是国家强力结构很难驾驭的,特别是在秦朝初年,战国时期刚结束,百家仍然在争鸣中,思想领域内极度混乱,而一个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统一,最主要的条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思想混乱是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大敌。
因此,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大一统措施还不行,最关键最长远的统一要素是思想的统一,形成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念,才能让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内的统一措施有效。而当时最大两种思想潮流就是儒家和法家,儒墨并称显学,但墨家更侧重对农业方法的创新,种地务农。和道家更注重研究身心,人性观的形成探索,名家更注重形而上哲学思考。
-----摘自百度
原来,使用文字最重要看你的目的。教育是立国之本,立人是教育之本。立言以立人,在文字使用的道路上我都应该潜力修行,字字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