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惊喜总是来得有点突然。
仅仅不到20天,《哪吒2》便奇迹般地排名世界动画电影第一。
无数观众为之喝彩,二刷,三刷,老板给员工放假包场……
观众的热情不仅仅是为了托举票房,而是《哪吒2》真的值得我们,千千万万遍。
《哪吒2》里蕴含着一种力量,一种我们一直向往却没有勇气去实践的力量。
饺子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一段话:
“出来混最重要的是什么?首先是出来!走到这一步之后,你就会发现,你总会找得到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且你会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出来”难吗?
也难也不难!
难在,你还没有“出来”之前,可能已经被你自己无数的怀疑、犹豫、假想的困难给打败了。
不难在,其实,什么都不想,就是向前一步这么简单。
当初饺子放弃985医学生,毅然投入了那时冷门的动画制作,如果他用大脑进行理性逻辑的判断——吃啥?喝啥?出路是啥?怕是万万不会选择这样一条“不靠谱”的路。
而正是因为这惊为天人的一步,成就了今天《哪吒2》的辉煌。
《哪吒2》诠释的主题是——打破。
打破神仙妖魔的固有层级,打破善恶好坏的二元对立,打破传统教育的权威局限,打破桎梏个人的重重枷锁。
看《哪吒2》有一种特别舒服的感觉,那是一种浑身血脉喷涌的感觉。
申公豹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这座大山,阻隔的是真知,困住的却是自己。
而堆砌这座大山的,不是别人,也正是我们自己。
我们大脑里时常会有这样的声音:
我这个不行,那个不会,我岁数大了,我不是这个专业的,没有人这么做过……
一条条思维的锁链把我们缠绕得寸步难行。
在影片的结尾,敖光对哪吒说:难道你还想改变世界的规则?
哪吒桀骜地一扬眉毛,我想试试!
试试,你才会知道自己有没有可能。出来,你才会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逻辑思维CEO脱不花有一个鲁莽定律:
她说,先搞起来,你就成功一半!人生总有很多为难的事,不要反复推敲,立即去做!莽撞的人反而容易赢。因为不做,这件事就永远是停留在脑海中的“假想”,由于没有真实的反馈,诱惑也会越来越大,最终肯定会让你后悔。而去做,就进入了一个尝试-反馈-修正-推进的循环,最终还有一半的概率能做成,不后悔。
先“出来”,然后“干中学”。
人生没有固定答案,生命就是在这样一次次尝试中,迭代升级。
我有一个好朋友,从小到大体育就没有及格过。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怕是感统失调。
直到前些日子,她告诉我说,她跑步可以跑10公里了。
我很惊讶,问她如何做到的。
她说,没有想太多,就是想去试试。开始就是走,后来走走跑跑。不知什么时候就可以持续跑一公里了,再后来,两公里,五公里,十公里。
她说,原来我们觉得很难的事,只是我们自以为的难。
是啊,可是就是这个自以为,困住了多少精彩的人生。
前些日子,看李子柒建造竹屋的视频,我很受震撼。
原来一直觉得有些活是女人干不了的。
可是,直到看到她爬上爬下,娴熟的动作,我才意识到,这不过是束缚自己的一条思维锁链罢了。
能干或者不能干,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不要一开始就觉得自己不能干。
敖光在影片的最后对敖丙说:
以前,父王总想用自己的经验为你谋个幸福,但现在看来,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未必全对。你的路还需要你自己去闯。
祖辈的经验,社会的规则,人心的成见……一条条无形的锁链,把我们捆绑其中。
可是,最难的还不是走出来,最难的是,根本看不见。
现在手机大数据的推送,会把更多我们希望看到的东西呈现在眼前。
一方水洼,却让人觉得那是汪洋大海。一个偏见却被无数一样的偏见加持。
这样思维禁锢的循环会让人们更加看不见自己思维框框之外的东西,不断勒紧的锁链只会将他们越捆越紧。
美国灵性畅销书《当下的力量》中有一句话:超越思维,便是开悟。
看见它就等于战胜了它。
跳出自己坚信的那些东西,对自己说,我其实并不知道。
饺子说,当初他放弃学医,走向动漫设计这条路,是因为心中有一团火在烧,他没有想太多,冲着那团火就飞奔过去。
人生有很多岔路,没有所谓的正确和错误,无论你选择哪条路,最后都会回归正途,多走的弯路只是增加你的人生体验而已。
冲破禁锢,去走那条自己想走的路。
让心中之火熊熊燃烧,哪怕这条路少有人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