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陶诗文150‖《读史述九章·七十二弟子》

余读《史记》由所感而述之。

恂恂舞雩,莫曰匪贤。
俱映日月,共飡至言。
恸由才难,感为情牵。
回也早夭,赐独长年。

【词语汇】恂恂舞雩,莫曰匪贤:仲尼弟子恭敬从学,没有一个不是忠贤。恂恂,谦恭谨慎的样子。

俱映日月,共飡至言:高尚道德辉映日月,一同领悟至理名言。

恸由才难,感为情牵:孔子悲痛人才难得,情感总为弟子所牵。

回也早夭,赐独长年:颜回不幸过早去世,唯独子贡享得长年。赐,端木赐,字子贡。

【析】《读史述九章》当作于晋室亡后不久,大约作于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当时陶渊明五十六岁,是读司马迁的《史记》有感而作的。

这九章的人物,一方面依历史先后顺序而排列,一方面又体现着意义的组合,夷齐、箕子是易代时的节操,管鲍、程杵是义交的楷模,七十二弟子是士人的先贤,屈贾、韩非是士不遇、甚至丧生的前鉴,鲁二儒、张长公是坚贞养志以隐居者。

作品各章都是用四言韵语写成,是陶渊明读《史记》时有感而作的。文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叙述与评论,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抒发了自己的怀抱。第五章评述孔子七十二弟子,赞扬他们高尚的人品道德。

名家点评

北宋苏轼《书渊明述史章后》,“《读史述九章》,《夷齐》《箕子》,盖有感而言。去之五百余载,吾犹识其意也。”

南宋葛立方《韵语阳秋》,“观渊明《读史九章》,其间皆有深意。其尤章章者,如《夷齐》、《箕子》、《鲁二儒》三篇。《夷齐》云,‘天人革命,绝景穷居。贞风凌俗,爰感懦夫。’《箕子》云,‘去乡之感,犹有迟迟。矧伊代谢,触物皆非。’《鲁二儒》云,‘易代随时,迷变则愚。介介若人,持为贞夫。’由是观之,则渊明委身穷巷,甘黔娄之贫而不自悔者,岂非以耻事二姓而然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