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打底,后自考成教。
大专、本科。
获得了河南省自学成才獎,一听就是“乡土”出身。好在进入市级专家队伍,又获得高级记者职称,才真正被纳入文人行列。
文人么,自然有文人特性:
多愁善感、自恃清高、极其敏感、孤独孤傲。
当然也有一定的洞察力和创作的天赋。
文人穷酸我深以为然,会为一元钱的稀饭自己做还是到街上吃踌躇再三;会为一元钱的公交车票还是徒步比较一下啥划算。
文人大度汪洋也斤斤计较,不该是我的视而不见,该是我的锱铢必较。
报人生涯30年,凡是和我合作署名文章全部是我执笔,就是获奖作品的奖金也会一分为二。
我曾经为少算我的工资不依不饶;退休后曾经为一次体检遗漏我的名单和报社老总大发雷霆。
文人知恩图报。
我列了个名单,我从小到大凡是帮过我的人,一一回报。
煤矿时期发现我有写作天份的老支书,去世十几年后我又千方百计找到他的家,为他的遗孀带去礼品,留下我身上仅有的几百块钱;电建工人时期的老支书放我一马,让我实现当记者的心愿。他退休后到焦作旅游,我闻讯后,放弃出差后期的旅游,单飞回来就是为给他献上两瓶茅台酒。
我帮助别人也想让回报,没有回报就心怀芥蒂。郑州建业城市花园小区理发,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没带钱,我替他付了。他说回来把钱留给理发店,无果。我不在乎这几十元钱,我在乎别人帮他,他说话不算话。
有的人你把心剜给他,他仍然无动于衷。
忘恩负义乃是人的天性,我原谅一切我帮助过的人,希望他们以后一切安好!
文人善于动情。
我退休几年后,听到报社一个我并不认识的青年记者癌症,微去500元以表同门之情;前段获悉焦作一个老朋友动手术,微去5000元以示慰问。
在职期间采访中发现有困难群众,也会掏尽身上小钱给予资助。最早一次是30年前,在西村,家访一个佝偻病,20岁的姑娘,几乎没有骨感,一提一溜,放下一滩。泪目。和电台、电视台同行商量,大家都掏出兜里现金,总共才几十块,聊表心意。
以后类似事情我发扬光大十几次。
文人较真。如果是我的钱,知道被截流了,那不行的。
20年前,我写了篇文章,一个通讯员跑前跑后,我带他个名字,让他发到一个杂志。刊登后,有1000元稿费,他截流了。他的同事气不过,认为他白得名了,还想得利,告诉了我。我直接过去告诉他:钱给我!
钱这东西很奇妙。
没有它你寸步难行,太多了你会负重前行。
我是个容易知足的人,心中的生活标准是吃喝不愁、冷暖舒心、有车有房、晚年无忧。
这个标准我达到了,其余就没有那么迫切了。
遇事会想的更从容一些。
退休后给一些企业家写点东西,酬金不低,但我不想接的活也会婉拒。
不想接自然有我的理由,院里一个成功女人,很干练,很成功,让我写传。告诉我,想给她写的人多了……我不接。
一个朋友,介绍老家焦作一个在海南经商成功的商人,我不接。
最近我的老东家、《焦作日报》社长找到我,说一个报告文学系列请我出山,出的是友情价,我说让我想想。
一天后我答应了。
你是这个平台把你培养出来的,没有这个平台,你啥也不是。
于是,我把已经签订的商业合同让给了别人,我的利益少拿三分之二,我愿意。
文人虚荣,我在《简书》获得了1000多元打赏,去年我把它捐给了湖北一个学生,光荣的钱办个光荣的事。
文人也是有思想的,文人也有清标傲骨。
当年有文人进了牛棚还弹唱,临危还在著文章。
不能为之,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