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工作中的“差不多”、“得过且过”行不通

    在我们工作中,“差不多”、“得过且过”的态度是行不通的。这种思想不仅影响个人的工作质量,也对整个组织和团队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首先,从基层干部的角度来看,部分干部在工作中存在“差不多”的思想,认为只要完成任务、过得去就行,这种态度是不正确的,会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得过且过、马虎应付的思想是万万要不得的,党员干部应认真对待每项工作,保持积极的工作热情,注重细节,努力做到“一点都不能差”。

    其次,在企业环境中,这种消极思想同样普遍存在。例如,一些员工在工作中与规章制度打擦边球,认为“反正不止我一个人这么干、没人知道”,这种得过且过的心态不仅违反了纪律,也会影响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纪律是约束人的行为的基础,只有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更大的自由和发展。

    再次,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得过且过的心态会阻碍个人的进步。正如《林哈德和葛笃德》中所描述的那样,一个得过且过、糊里糊涂的人,很难教育出有责任感和进取心的孩子。同样,在职场中,如果一个人总是抱着“差不多”的态度,就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工匠精神强调的是不断追求卓越,从99.9%到99.99%的进步,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应当具备的。

    最后,从社会层面来看,这种思想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例如,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加剧,部分原因就在于学生和教师都存在“得过且过”的心态,认为只要不影响正常教学,不违法、不触犯校纪校规,就不会严加管教。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教育质量,也反映了社会整体责任感的缺失。

    综上所述,“差不多”、“得过且过”的态度在工作中是行不通的。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摒弃这种消极思想,以严谨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工作中,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和发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