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刚刚满6岁,他是一个军事爱好迷,我本着不耽误孩子学习,顺便省补课费的想法,打算文史哲不分家,给他来学个赤壁之战。
1、我准备了几首诗词关于赤壁之战的。(文学方面)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 宋朝 · 苏轼。全文略,此处来节选一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关于这首的问题:苏轼笔下的周瑜(周公瑾)是什么形象?
《赤壁》唐,杜牧。全文略,此处来节选一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关于这首的问题:为什么东风那么重要?
2、赤壁之战的地理位置。(地理方面)
来吧,免费的cnki薅一个羊毛,我找到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的文章,赤壁之战的战场在武昌市,赤矶山。(把图2的地图打印下来,让娃在中国地图上标出位置)。从小让娃成为一个知道cnki的人。
3、赤壁之战的记载。(比较《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历史方面)
因为低龄,不读原著,只知道三国演义创作的痕迹比《三国志》更多,《三国志》更偏历史事实。知道《三国志》是三国记载这段历史的著作。
思考:魏、蜀、吴三国的历史记载,如果魏国和吴国打仗,哪国的记载更偏事实?
答案就是不参战的蜀国,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参战的相对公正。
这样,就完成了对6岁孩子文史哲的熏陶,虽然看我儿子,也是没读懂,没指望他读懂,不反感且“熏”到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