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期中考试,对了,因为双减,考试不上说考试,让说是质量检测。可老师在检测期间监督学生的行为,仍叫监考。
第一场语文,120分钟,整整两个小时。卷发下来,学生要么冥思苦想,要么在答题卡上奋笔疾书。我和zy老师一前一后,看看认真的学生,我们对视几眼,微微一笑各自想办法打发这漫长的时光。
我爱看书,可考场除了让看学生,书是万万不能看的,这可难不住我。平常只顾着上课,对教室的文化标语总是熟视无睹,这下可以把它们烂熟于心了。
“不忘父母期盼 不负恩师厚望”,看到这句标语,忽的想起那个曾经疯传的视频:视频中的那个孩子大声说——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我妈快乐,全家快乐!可是学习本是孩子自己的事呀,现在多了父母和老师的期望,也不知道孩子们的学习动力是否更加强大?
毫无疑问,母亲养教在子女成长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母爱是最伟大的,在爱的面前,一切方法都有可能为之逊色,这是母仪千古的源头,其流更长。
在教育上,孔子有一个最担心的事情,就是“为谁读书?”“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孔子说 : “古代学者学习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装饰给别人看。”
孔子对于他所生活的年代发出这样的感慨,是看出了古今学习目的的差别,一个为了提高自己,一个为了给人看。这样的担心,是站在圣人的高度,面对浮躁的社会,面对急功近利的人们,有点痛心,也有些无奈。
孩子为父母读书,有几种目的: 一是完成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二是完成父母不能完成的人生梦想;三是为了满足父母爱炫耀的虚荣心。
跟着父母的意愿学习,有它肯定的东西,但若这种意愿是盲目让孩子趋之若鹜地追星跟潮,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容易让孩子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为谁读书?为父母、老师、为就业读书,这是尽善了,但达不到尽美,因为学习是自己的事,只有为自己的志向读书,为了修身养性读书,才是尽善尽美,也才快乐起来。
如果孩子一直认为,学习是为了妈妈在学,不是自己要学的。学习是外界附加给自己的任务,不是发自内心想要的,那么孩子很可能会越学越痛苦,越学越不想学。
“不说闲话,不干闲事,不做闲人”,教室后面的标语给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我不知道学生在平时是否做到这三个“不闲”的,可我知道,监考是除了眼睛不闲,哪哪都闲着的。看看孩子们仍在题海中劈波斩浪,我瞬间觉得自己能在这忙碌的日子中有这样心思闲散神游的时光是一件特别奢侈的事。
“为善 乐学 笃行 善思”从学习、思考、人品、行为几个方面对学生提出了具体准则。是呀,教育教育,就是要教书育人!学识和人品同等重要!
《菜根谭》中说:“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猖狂?”这句话的意思是:品德是才干的主人,才干是品德的奴仆。有才干却没有德行,就好比一个家庭中没有主人而让奴仆当家管事,这样哪能不让家庭受到祸害呢。
《资治通鉴》中也有句话: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古人认为:挑选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德行完美的圣人、君子,与其得到“有才而无德”的小人,还不如得到“无才也无德”的愚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君子如果有才干会用到善事上,能处处行善;而小人持有才干用来作恶,则会无恶不作。愚人尽管想作恶,因为智慧不济,气力不胜任,所以危害不是很多,也便于控制。
这其实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要成才,更要成人!孩子们,我不奢望你们每个人都知识渊博,学富五车,我更希望你们走入社会,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做一个正直的人,积极乐观的人,充满爱意的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挺立腰杆行走在人世间!
琢磨中,一看时间已过去了一半,剩余的时间,准备把教室张贴的中学生守则和违纪处罚条例仔细研读研读,争取读出属于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