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能力是学习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要知道孩子在学校里上课主要就依靠看和听。那么怎么知道自己家的小朋友有没有视觉能力的问题呢?可以通过以下情形来判断:
1、阅读时经常有增字、漏字,前后颠倒或者是串行现象;
2、写字时经常多一笔或少一划,部首张冠李戴,左右颠倒;
3、写字的时候看一眼、写一笔,写作业时间长;
4、对数学应用题理解比较困难;
5、经常忘记计算过程当中的进位或者错位,忽略逗点;
......
如果小朋友有以上的情况,就有可能他/她存在视觉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进行相关训练。通常来讲学龄前的孩子做训练效果最显著,而上小学的孩子做训练也会有效果,但会随着孩子年龄增加效果递减。所以每个家长朋友们都有必要了解视觉能力相关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到孩子。
那什么是视觉能力呢,和我们平常所说的视力有什么关系呢?
视觉能力,指的是眼睛接收到外部信息后传递给大脑,大脑进行辨识并作出应对的过程和能力。视觉能力包括了如下6个方面:视觉空间能力、视觉分辨能力、视觉填充能力、视觉记忆能力、视觉的速度、视觉的注意力。
下面就为朋友们逐一介绍这6个方面。如果孩子有其中某一个方面的问题,就可以选择相应方法进行训练。
一、视觉空间能力
视觉空间能力指的是孩子能够准确地掌握以及表现视觉空间中物体的大小、形状、远近、方位等信息。这个能力对孩子的书写、数学的概念的理解、计算,以及处理比较复杂的学习问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孩子受到来自生理(比如眼球震动不平衡)、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遗传等方面因素的限制时,就有可能出现视觉空间能力不足,导致孩子左右不分、字母和数字的颠倒,写字上下比例不均匀等等问题。到了高年级,孩子数学图形面积问题就容易丢分。
视觉空间能力训练方法与游戏:
1)推小车。让孩子两手着地,家长抓着孩子的脚踝,然后让孩子往前走。训练要领:孩子要抬头,身板尽量直,手指要张开往前(不是往外)去爬。
幼儿园阶段孩子可以每天训练8到10分钟,小学阶段孩子训练10到15分钟。
2)走迷宫。孩子一开始可以用手指着迷宫,但是训练一段时间以后就要把手拿掉,训练一周后家长就要掐表逐步来提升孩子的速度。
迷宫游戏的入口到出口,每一个分叉就算一级难度,六岁的孩子走四级的迷宫,十岁的走八级难度就可以了。
3)拼图法。拼图不仅训练孩子视觉空间能力,也训练孩子的背景填充能力。家长可以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把拼图拼完,最快速度把它拼完。几岁孩子就拼几百片的拼图,十岁孩子可以拼一千片的拼图,每天拼一点再利用周末拼完。
4)乐高积木搭建法。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玩乐高的时候,一定不能帮孩子找零件。因为孩子在找零件的时候,也是在训练他的背景识别能力。
还有其它方法:折纸法、手影游戏等等。家长朋友们都可以根据孩子兴趣爱好来选择。
二、视觉分辨能力
视觉分辨能力指的是孩子把一个物体与另外一个物体区别开来的能力,包括了求同和求异的两个方面,还隐含了从背景中区分出物体的能力。
当孩子很少在户外大自然中活动,而是过多待在室内看电视/手机,就容易出现视觉辨别能力不足。在低年级时孩子就容易混淆形近字或者数字、英文字母、汉语拼音等,经常写错字;到了高年级就容易出现语文阅读理解出错、数学图形观察出错或读题不仔细。
视觉分辨能力的训练方法和游戏:
1)家长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类似物的差异(比如苹果和西红柿、小鸡和小鸭等);
2)图形的比较(找不同)。家长提供给孩子找不同的图形,让孩子找出图形中差异点。对于5个不同地方,三年级以下在5分钟以内找出,三年级以上2分钟之内找出。
3)形近字辨认:家长把孩子易混淆的字打乱排列,让孩子找出正确的字;
4)背景图形识别:家长可以多从网络上找背景图形,让孩子看出其中隐含的图形,比如下图有14个人脸。家长一定不要帮孩子去找,而是让孩子尽量试试从不同角度去找图形。如果刚开始看不出来也没关系,让孩子经常去看,孩子总有一天会都能找出来的。
5)智力拼图
按照孩子年龄选择50n-100n片的智力拼图,n是孩子的年龄。比如6岁的孩子正常水平是300片,优秀是600片。以此类推。智力拼图需要孩子从纷杂图片中找出所需要的图片,锻炼了孩子的视觉空间能力、背景识别能力、记忆能力等。
三、视觉填充能力
视觉填充能力指的是孩子在部分刺激不出现的情况下认识和区别物体的能力。比如说只看见长颈鹿的脖子就能说出他看到的是什么动物。
如果孩子的认知模式是整体模式,喜欢从整体观察,体现在视觉填充方面就是整体扫描;而有些孩子是部分认知模式,那么这个孩子的视觉填充方式就是逐点扫描图像。
认知模式为整体的孩子,在做阅读理解或写作时容易忽略细节,而认知模式为部分的孩子则容易抓不住主题,会跑题和偏题。只有认知模式为整体+部分的孩子才能在学业上发展得更好。
视觉填充能力的训练方法和游戏:
1)拼图游戏
家长在带着孩子玩拼图游戏时可以有意识引导孩子去观察,让孩子知道许多的部分可以凑出整体,即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的部分构成。
具体怎么玩呢?家长先引导孩子观察整体画面并让孩子描述这个画面,从整体到部分,从近景到远景的层次。接着家长出示一份不完整的拼图,三年级以下的可以从拼图中扣掉50块,三年级以上的可以扣掉100片左右。这个时候不再让孩子看图了,然后把这两幅拼图合并打散,让孩子还原拼图。如果刚开始比较难的话,家长可以先从10片或20片开始抠出图片,但不要替代孩子去完成。
2)观察图形看少了什么
让孩子观察图形去看少了什么
3)看图讲故事
让孩子看图讲故事。先让孩子观察整体图画,再来仔细观察每一幅图。家长适时引导孩子学会分析、归纳、总结方法。
比如下面蚕的蜕变图画,有时间顺序。让孩子观察并描述这个过程,最后进行总结。
四、视觉记忆能力
视觉记忆能力就是孩子把现在看到的东西和以前的经验做比较,然后加以分类、整合再存储到大脑中。
孩子的视觉记忆能力与遗传、出生方式、养育方式等相关。如果孩子视觉记忆能力不足,那么就会出现孩子记不住、记不牢,刚刚看过转身就忘记的情况;孩子上次订正过的错题,下次再做又出错。
视觉记忆能力的训练方法和游戏:
1)丰富孩子的生活环境,比如听故事、讲儿歌、做手工、玩游戏、户外运动、外出旅行等,这些都会在孩子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等孩子学习新的东西,就会与之前存储的信息发生联系,当联系越多就越能记得住。
2)培养孩子的视觉注意力。从培养注意力入手,提高孩子的记忆力。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是整个训练过程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步。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开始,尽可能让孩子保持对这个事物的较长时间的注意力。
舒尔特方格是培养注意力的一种方法。舒尔特方格的进阶可以用异形方式,或者在小黑板上自行设计。
3)给孩子制定有规律的作息,保证孩子健康的身体、充足的睡眠。
4)给孩子制定明确的任务,比如让孩子用思维导图或其他方式把一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和识记。家长也可以在孩子看完一本书后进行提问和互动。
5)让孩子学会欣赏一些古典音乐。脑智能研究表明,多给孩子欣赏一些古典音乐,不但可以陶冶孩子情操,还可以增强孩子对语言的记忆力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经常播放一些轻柔优美的音乐。
6)适当的重复,比如拓展相关背景知识,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加深记忆。
7)用多感官参与到记忆。比如教孩子认识纸,就可以让孩子摸一摸、听一听、撕一撕等。
8)教给孩子一些记忆的策略。比如归纳、总结、分类等等。
9)和孩子玩有趣的记忆游戏,比如下面的方法:
(1)猜谜语
(2)玩七巧板。
先给孩子看一下图形,然后让孩子用七巧板拼出来。
(3)图形的临摹。
家长出示一些图形,让孩子临摹。刚开始时可以让孩子看两次,逐渐过渡到看一次,图形也可以从简单过渡到复杂。
(4)扑克游戏
家长先让孩子抽出一张牌,然后再放进去洗牌,要求孩子尽快找出那张牌。刚开始可以只抽出一张,然后两张,接下来四张、五张。
(5)物品的摆放
家长拿出三件物品给孩子看,然后让孩子按顺序摆放出来。然后逐渐增加物品,比如增加到六个、七个。
五、视觉的速度
视觉的速度就是看书或者看东西、物体的快慢。
孩子的视觉速度会受到遗传影响。视觉速度慢,会导致孩子看书慢、阅读慢、读不懂。
那么孩子在平常阅读中,首先克服回读的习惯,并切忌读出声和逐字阅读,要快扫阅读。
视觉速度的训练方法和游戏:
1) 看谁认得快
家长事先准备好若干可以拿在手掌心的东西,比如蚕豆、黄豆、扣子、别针等,快速张开手掌并迅速合起来,让孩子说说刚才看到的东西。然后增加物品的数量和品种。
2)关注错觉、背景图片
家长找一些错觉、背景图片让孩子来辨认。
3)用迷宫和卡片来训练孩子的追视、对视、环视能力。可以每次让孩子看迷宫时来提速。卡片可以打印出来给孩子看。
此外快速阅读有一些方法需要孩子逐步掌握:
1)不要逐字阅读,而是用词句扫视方法。家长可以用卡片/IPAD上展示句子给孩子,在规定时间内扫视完并回答提问。
2)掌握看书的搜素法,能够快速找到文章的目录结构、关键部分。养成有目的、有重点的阅读习惯。
3)提要法,让孩子读完短篇文章,找出说明全段意思的主句。
4)题目法。带有问题去看书和复习,阅读后能迅速回答问题。或者孩子在阅读过程中自己提问题和解答问题。
六、视觉的注意力
视觉的注意力非常重要,因为孩子如果没有视觉的注意,那么其他的能力,像视觉的记忆、视觉的理解就无从谈起。它包括如下几个层面:
1)抓取关键信息,就是东西出现在眼前能不能注意到;
2)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就是看到东西之后是否能持续保持注意,还是一下就分散到看别的东西;
3)为眼前不止一个东西要选择注意哪一个东西,忽略不相干的;
4)必须同时注意两件事物以上的时候能够妥善的分配及应用。
孩子的视觉注意力可能会受到遗传、生理疾病、养育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如果视觉注意力不足,孩子就容易上课溜号和东张西望,和人说话时眼神飘忽不定等等情况。
视觉注意力的训练方法和游戏:
1)颠球法:
孩子拿乒乓球拍颠着球绕着桌子走,不能让球掉下来,家长不可以触碰但可以用声音干扰。孩子和家长可以互相轮流玩。
2)舒尔特方格法
在视觉记忆的训练方法中已经提到过,训练方法是一样的。
3)圈数字/字母法
比如在下面的第一个图中找出“7117"。家长可以变化内容,丰富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