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大脑的结构和基本概念,可以帮助家长清楚孩子的心理和情绪。
大脑工作特点的认识
一、整合左脑和右脑,帮助孩子改善情绪
左脑喜欢秩序,是逻辑的、语言的和线性的。而右脑是全面的、非语言的,它发送并接收表情、眼神、语气等信号,负责接收和解读情感信息。
3岁前右脑主导不会逻辑和语言表达感受——问为什么——开始对因果关系感兴趣——尝试用语言表达逻辑
即左脑是逻辑思维,右脑是形象思维!
连接左脑和右脑的结构叫做胼胝体纤维,它帮助左右脑之间交流,成为一个整体进行工作,这是左右脑整合的生理基础。
左脑工作——无法理解情感,人际关系不良好
右脑工作——被情绪控制,无法理性地思考和认识自己
对策:仔细聆听,认真倾听,不打断孩子,不急于说教。
原因:孩子情绪不稳定发挥的右脑机制,讲道理是左脑的工作,用左脑对待右脑,结果可想而知。
错误方法:1、忽视孩子情绪——冷处理,自己过去——无法拉近与孩子距离且无法帮助孩子掌握情绪能力
2、放任孩子——随他任意破坏——无法正确处理情绪
3、对情绪的轻蔑——孩子不能表露任何情绪否则就会受到惩罚——封闭自己,失去觉察能力。
家长擅长处理情绪——丰富的感情、身体和精神状态放松,良好的人际关系、专注度高、学习效率高
总之,先与右脑建立连接,然后平缓情绪,再用左脑沟通解决问题。
即聆听和关注孩子→孩子被理解→理智地解决问题
二、整合下层大脑和上层大脑,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
下层大脑(脑干和边缘区域)——负责基本功能(呼吸、眨眼)、与生俱来的反应和冲动(打斗、躲避)、剧烈的情感(愤怒、恐惧)——发育早,出生时就十分发达→杏仁核的作用,思考前先行动,接管甚至劫持上层大脑→乱发脾气
上层大脑(大脑皮层和各个部分)——负责高级分析思维功能(决策、控制力、自我认知、共情、道德等)、以更加全面的视角看待世界——大脑最后一个发育部位,二十几岁发育完成
整合下脑与上脑,就是要唤起和锻炼上脑。在遇到事情时,帮助孩子从下脑的运作引入到上层大脑,将情绪的不稳定性转移到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上。
有意识的引导孩子经常使用上层大脑,锻炼上层大脑的功能,可以使孩子拥有控制自己的能力。
方法:深呼吸、数数、用语言表达愤怒而非暴力等;提出问题引发孩子思考并自己解决问题。
三、整合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建立完整的心理拼图。
外显记忆——意识层面回想起的过去的经验——被意识调动
内隐记忆——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建立某种特定的心理模式——意识不到
在大脑中,叫做“海马”的部分→提取记忆的“搜索引擎”、记忆碎片组合成完整图像→内隐记忆的外显化
启发:消极的内隐记忆需要显性化→帮助孩子探索→让他意识到内隐记忆→理解这段经历→主动处理
方法:内隐记忆影响孩子的行为→讲述故事(思维遥控器)→内隐记忆外显化→正视且消化
四、整合自我和他人,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社会化大脑需要每一个独立的大脑要与他人的大脑发生联结,家长需要帮助孩子理解自己与他人之间的联系。
镜像神经元(海绵神经元)——模仿他人的行为、与他人的感受产生共鸣——与他人互动——影响和改变自己的大脑、也影响他人的大脑
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 影响同理心→建立高超沟通能力的因素
右脑、上层大脑→考虑他人的想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冲突→真正理解他人感受→道歉修复法、行动→修复关系
总之,整合大脑可以培养孩子的情商,主要分为采用“聆听和关注”的方法整合左脑和右脑;采用帮助孩子学会更多地使用和锻炼上层大脑整合下层大脑和上层大脑;采用为孩子讲述故事的方法帮助孩子整合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采用培养和建立同理心、站在别人角度看问题、增强理解他人能力的方法整合自我和他人,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养育方法的重要性
发育中的大脑可塑性很强,不断激活的神经元是塑造大脑的根本。父母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体验,从而塑造什么样的大脑。父母的养育方式决定了孩子的成长轨迹。
平和坚定的教养方式可以让孩子大脑良性发展,暴力吼叫的教养方式阻碍大脑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