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后浪》致“后浪”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数字化的建设托起科技繁盛,网络化的发展让生活方式有多种可能,信息分享把更多见识不到的景象展示在我们面前。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不拘泥于一方天地,但其实脚下的路因为各种原因并不能走多远;我们一些人从童年时就进入不惑之年,但其实关于人生的困惑并不值得我们去想;我们有许多可以推杯换盏的朋友,但许多次吸引对方的是相同的价值观......
我一直很反对去偏远山区的支教老师展示大学环境照片,因为孩子们大多数连满眼的城市景象都未曾见过,哪里能想像自己站在其中时的景象,更不用说以此激励他们奋起努力,为考上一个大学努力。这样的展示或许更像是一种形式,论激励向上的作用,或许告诉他们村里条件最好的那帮人是父母那一辈读书最多的肯定更有效些。他们大多数人,父母在外打工,亦不是能带着孩子向前翻涌,高高溅起的前浪,不惑之年亦在为基本生活而奔波,供上初中的孩子,已经是国家义务教育给的福荫。
你看《后浪》,多像,多像给在社会福荫下的社畜们看的“大学照片”。原谅我的比喻,此时此刻我认为没有任何比喻能比得上现在。
若我是一个普通农村的高中生,我看《后浪》,正是意志踌躇时,满怀希望,一定对这些充满向往。即使此时奔波于校园之间三点一线,仍相信,某一天,我也能凭借爱好学习一门喜欢的语言,不为生计地学习一门手艺,工作之余约上三五好友看电影,累了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再用热爱记录我每一天的生活,分享到社交平台吸引到值得干杯的朋友。
但现在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了,像千千万万依托浪花的“底浪”一样,朝九晚五是我类社畜努力的目标,我们拥有选择996的权利、我们拥有放弃工作的权利,我们拥有租房的权利,但这或许不是前辈们羡慕的权利。能做选择与做得到我选择的,并不能一概而论。我们与千千万万的“前浪”、“后浪”一起,翻涌在同一条河流里,我们不停地奔波向前、我们向上抬头渴望呼吸自由,我们大多数溟灭在浪潮中。
我们努力地向前奔,目标不过是想用足够的努力过上视频中“后浪”们毫不费力的生活,而我们拒绝的,是拒绝资本利益下的毫不费力抹杀了普通青年人的努力。
对不起,我们没能成为肆意翻涌的后浪,但我们依旧不应该被踢出青年人的队伍。我们追逐梦想,我们追逐自由,我们接纳多元的社会观、价值观,但我们不应该被代表,我们的背后没有人能从小就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精神资源,我们的路、我们的脚步,每一条都坚实,每一步都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