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国老师和美国学生怎么学习,是很有趣的事。不过,说在前面,两国文化和社会有差异,任何照搬都是不负责任的出风头行为。
我们常常觉得,美国人没什么作业,他们快乐学习,不用做作业到深夜。这个观点,半真半假。
真实在于,确实,一起学习的美国校长,带着担忧的神色,问我:“所以亚洲小孩真的有很多作业吗?”因为他们真的没什么作业。
不真实在于,其实看你自己想学什么样的课程,对自己的学习是怎样规划,如果你想学得好,肯定要多下苦功,如果你想学IB或者AP课程,压力并不比高考小。
但是在作业和吃苦这件事上,有一个重要的区别是理性。我见过我的学生,做完语文测验以后,老师发回卷子,布置的作业是:“抄一遍试卷。”而这个学生并没有考得很差,甚至是优秀的学生。这种机械抄写的作业,可以说是毫无价值,无法促进理解和反思。
有时候,我觉得我们很多动作,都是因为焦虑的乱动作,感觉好像做了就会更好,但实际上,留白也是一种力量。我们更在意“work hard”更少谈“work smart”,或者一谈到work smart就是跑去补习,觉得功利,不够刻苦。
美国的教育学者们对于如何促进学生进步最大化,有非常多的研究,而且都是非常接地气地给老师们精确到每一分钟,每一句话怎么说的教师用书。于是课堂时间里的学习效率最大化,课后自然就可以多些时间玩。这里也要谈点“快乐教育”的迷思,“快乐教育”是个结果,是研究者尽心尽力,教学者持续精进,学生因此而被带动继而构成一个有机的学习共同体所带来的结果。它不是一个手段,不是说,快乐教育必然带来更高的进步,它可能只是外国人做了一系列工作带来了更高的学习效率,于是看起来更轻松。有没有相关关系,当然有,但是不是绝对的因果关系。
不过,美国教育也有很多自己的问题,无论哪个教育系统都有自己的问题,身在其中,只能多一些耐心,多很多理性。
最近看了一本很有趣,有深度的儿童小说,叫《Clayton Byrd Goes Underground》,里面的小男孩很想当个蓝调乐手,他特别崇拜他的外公(Cool Papa),他问外公什么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蓝调乐手,外公说了下面一段话。
Work smart, look sharp ,祝大家期末考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