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越缺什么,就越喜欢表现自己有什么”,这是一种自我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适度使用可以缓解或消除内心的不安和痛苦,使用过度则容易引发负面影响。
全民学习风日渐盛行的今天,各种线下、线上社群层出不穷,这些社群的出现,也为学习者们提供了便利,起码链接大咖更方便了不是。
在社群里,面对那么多优秀人士的时候,有一个特别常见的现象,大部分的人都喜欢将自己往优秀方面包装。
我还很清楚的记得2018年8月,刚进入007不出局写作社群的时候,有一个自我介绍环节,要介绍自己的职业和标签。
我当时是离职状态,那时候写作也不完整,就像自己写日记一样。
我就想,这标签什么的就先随便贴一个就行了呗!
可当我看到别人的标签和职业都很高大上的时候,我坐不住了。
恰巧因为自己也刚好有个公众号,也有在自媒体平台上写了些文字。
想到有这些的情况下,下意识的我就给自己贴了好几个高大上的标签。
比如简书日更践行者、头条创作者、公众号主理人...
其实我比谁都清楚,开了两年的简书,持续日更不过就践行过一个月罢了,
头条只要开通写作你就是作者,跟公众号是一样的,基本没什么含金量。
事实是我什么都没有,然而面对那么多的大咖,想法就很简单,就是想要让自己看起来不至于等级那么低。
说白了,就是怕露怯,就是内心很不安,才会有这个行为的出现。
我这样的表现就是特别典型的“越缺什么,就越喜欢表现自己有什么”的状态。
明明什么都还没做到或者只做了个开头,但说得什么都做得特别好一样。
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自我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
心理防御机制的鲜香出自《自我与防御机制》,编著者安娜 · 弗洛伊德曾强调:
每一个人,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神经病患者,其行为或者言语都在不同的程度上使用过防御机制。
也就是防御机制的随时启动是我们很多人都会碰到的,这个时候怎么使用就很重要了。
因为这种自我防御机制适当使用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过度使用反而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1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使用多次容易让自己产生认知偏差。
很多人语言上的不和谐,行为上的偏离自身其实都是在防御别人。
有时候这些行为使用多了,我们会自然而然的出现认知上的偏差。
我有个男同事,说话比较毒舌,我遇到这个情况,也是不会吃亏,怼回去基本形成了我的风格。
这样的相处模式用多了之后,我就一直认为他这个人不正经,不行,除了给我挖坑,和我对怼,没别的了。
有一次我在写公司的新产品宣传手册,我做文案的时间不长,第一次写这东西,虽然内容上没什么,但文案的信息完整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我出具的产品宣传手册和正规的文案出具的产品宣传手册在具体内容表述上是不一样的。
正规的文案出具的产品手册不仅包括文案内容,还包括用什么色调,配什么图,印多少页,哪一句话放在哪一页这些很具体的做法。
因为出于自我保护,经常用回怼的方式对付我这位男同事,于是当他提出给我一份产品宣传手册参考的时候,我回绝了他。
他没理我,但他把那份可参考的内容发到了工作群里,我是有所好奇的,也想看看人家正规的是什么样子的。
于是默默的打开看了看,原来这才是产品宣传手册的正规的写法及格式。
因为长时间的回怼模式,让我对这位男同事的认知有所偏差,我一直认为他这样的人就是不着调。
但其实他也是很正经的想要帮我修正自己的盲区,他也知道,我没有经历过,所以应该看看正规的版本是什么样子的。
所以不要因为别人说话难听就放任自己随意抵制别人,也不要随时想着因为别人对我们的那么一点点的不好就一直在行为上,语言上进行过度是自我保护。
这样很容易让自己对事、对人都出现认知上的偏差。
2
这种自我心理防御机制,过度使用容易让别人产生厌恶。
生活中有很多明显的案例,有的人会因为能力不足而过度隐藏自己,有的人吹牛的本事比做事的本事大很多。
他们这样的行为都是自我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我们遇到这类人的时候,会本能的很讨厌这个人。
因为觉得这类人很虚伪,不真实,不愿意也不敢面对自己,天生就不喜欢这类人的做事方式。
但其实他们也知道自己是有错的,不过是不能承认,也不想承认罢了。
在我的职场生涯中,曾经碰到过一个能力有所欠缺,但又不承认自己不行的女上司。
女上司是设计出生,做过产品运营,但是公司找她来可不是简单让她做产品运营的,而是让她做整个运营部的负责人。
小公司的部门负责人不光是管人一件事,还要在前线带领整个部门打仗。
贵为负责人也不是万能的!有些东西不会很正常。
但是这个女上司把自己包装得很强大,什么都装得自己很会,然而带领大家做出来的东西总是返工返工再返工。
同事之间开始出现怨言,开始在背地里说这个女上司不行,有时候甚至正面杠咱们的这个女上司。
在我看来,无论任何人,当工作内容很多,跨度很大的时候,有些地方不擅长是很正常的,就算那个人是高一级的领导,我也表示能接受。
女上司这样的自我防御机制就是过度使用了,她以为在下属面前隐藏自己的不足就可以了,可做起事情来她隐藏不了。
一味的隐藏带来的不过是别人的厌恶,倒不如坦白来得痛快,大家一起想办法过了这个坎儿,小公司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没有人可以觊觎她的位置。
3
分情况适时使用这种自我心理防御机制,可能会为自己赢得机会。
这种自我心理防御机制也不是完全只会带来坏处,适当使用确实也是能为我们带来某些好处。
还是我自己的故事,我记得参与文叨叨老师写作课的时候,里面有一个规则,就是21天下来,拿到高积分的学员有跟叨叨老师一对一聊天的机会。
拿积分的规则是点赞和评论别人的打卡,或者自己的文章推优就可以拿到积分。
我是小白型的选手,写作不行,可以评论,但可能评不到点子上。
就因为评论也不好,我怎么都过不了心里面的这道坎,那怎么办呢?
我想跟叨叨老师一对一的聊聊自己的困惑,但又因为什么都不太擅长,积分拿得过不了自己心里的坎,对自己的做法耿耿于怀,所以比较苦恼。
但转念一想,跟我情况差不多的也不止我一个,大家都是这样拿积分的,也无所谓了,就用这方式先争呗!
这种自我心理防御机制就属于防御机制行为里面的“认同”行为,
指的是将别人好的作为自己的一部分,或者将自己坏的作为别人的一部分去表达,这是排解自己焦虑的一种防御手段。
我最终确实拿到了和叨叨老师一对一的机会,事实证明适当使用,对我们还是有好处的。
时常仔细观察自己的行为、语言、想法,然后评判那些状态下的自我心理防御机制是好是坏。
如果只是一味的表现自己就算了,你越喜欢表现什么,证明你真的越缺什么。
那些真正有钱的人是不会天天把钱挂嘴边的,那些能力超强的人是不会经常显摆的,那些真正有学识的人更不会经常念叨自己满腹诗书...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作者致谢。
如果你喜欢这篇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让更多的人看到
最后谢谢亲爱的你
用心看完我用心写的每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