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10岁之前,请一定要“逼”孩子养成这4个习惯,孩子长大之后,一定会感激你。
1.独立自强的习惯
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大多数是由于父母引导错位所致。
很多父母觉得生活自理能力不用刻意培养,孩子长大了自然而然就会了,但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大多数仍然是心理上没有断奶的“巨婴”,今后难道能让父母跟在后面一辈子吗?
所以,请一定要从小培养好孩子的独立自强的习惯,生理上让他们能够自理生活,心理上让他们独立强大。
否则,二十年前操心的是妈,三十年后吃苦受累的,还是妈!
2.自我规划的习惯
对孩子管得太细、太严,会让孩子失掉自我规划的能力,唯唯诺诺,只会跟着家长的意见走。
尹建莉老师说:指令和监视,对孩子来说不是教育,是管制。
它就像一把无形的钳子,牢牢钳住孩子内心的自我,令他们没有主见,不会思考,更别说对自己进行合理规划了。
让孩子有主见、有魄力、会规划,是家长们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不妨从现在开始,学着适度放手,从小事开始,让孩子们自己来决定吧。
3.抗挫抗压的习惯
父母一定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他知道,无论发生了什么,你都会愿意去尝试倾听、理解、原谅他。
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和乐观的性格,让他们明白:现在看来很令人烦恼的事情,只不过是你人生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坎儿,你完全可以应付得了,后面我们要做的事情,可多着呢。
这样的孩子,将来才不会被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打倒,而是能用自己坚韧的品格和乐天的心态,积极面对,成为生活的强者。
4.自省习惯
学会自我反省,内在思考,也是能够帮助孩子在未来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的重要习惯之一。
拥有自省的能力,说明孩子是一个有责任心、敢于担当的人,不会遇到一点困难就把所有的原因都推给外部环境,怨天尤人,而是能冷静地分析事实,从中找出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并加以改进。
自省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它不仅能够让孩子们迅速在心态上成熟起来,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事情,遇到问题时不会去抱怨,而是会迅速找到处理、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想培养孩子们的自省能力,我建议爸爸妈妈们可以从孩子睡前这段时间开始,问他们:
今天一天你觉得充实吗?
有没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
明天你会怎么来改进?
天长日久,孩子就能逐渐习惯用这些问题来鞭策自己,反省自己,思考自己的行为,检点自己的过失。
它带给孩子的好处,是会受益终身的。
一位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曾经说过: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需要家长们的耐心引导、言传身教。